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64 条
-
女性主体意识觉醒时期鲜活的舞台群像——简论樊粹庭剧作女性形象塑造的方法和技巧
-
作者:
张大新
来源:
戏曲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技巧
樊粹庭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樊粹庭先生在四十年戏剧生涯中,殚精竭虑地创作导演了大量反映婚姻家庭生活题材的豫剧剧本,塑造了众多具有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谋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愿望的舞台形象。文章认为,樊粹庭先生塑造女性形象的方法和技巧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善于在戏剧冲突展开的过程中动态地展现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擅长细致入微的心理摹写,熟练运用大众化语汇凸显人物的个性特色和人格内涵。
-
视觉形象的服饰魅惑——论新世纪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俞膺洁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服饰造型
女性形象
-
描述:
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场复杂的变迁过程,正在从被观看的客体走向更为主动、自我的银幕形象,不再单纯是“蛇蝎女人”式的负面形象,而是拥有多个身份,在科幻电影中积极地发挥作用,这尤其在新世纪以来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但在看到进步的同时,还是应该注意到,在消费主义的强力作用下,科幻电影对女性形象的描绘至今还抱持着复杂与矛盾立场,即在服饰造型上的视觉化、性感化依然存在。对于科幻电影未来的女性形象的视觉化塑造,如何从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服饰造型等多方面进行变革就显得相当重要。
-
近年商业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与困境——以《心花路放》和《爱情呼叫转移》为例
-
作者:
刘戎
来源: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艳遇
爱情喜剧片
女性形象
符号化
-
描述:
同样作为爱情喜剧片的《爱情呼叫转移》和《心花路放》,在叙事模式上有着显而易见的互文本关系,并且都以“艳遇”这一男性话题作为穿针引线的线索。一方面.两部影片中作为“艳遇”出现的女性形象都处于“被观看”的符号化窠臼之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艳遇”的女性形象也出现了一些复杂而微妙的变化,尽管思想更加开放,却仍然没有摆脱单一化的符号模式。本文试图从两部影片中作为“艳遇”的女性形象作为切入点,来剖析近年来国产爱情喜剧片中女性形象。以及从女性形象的嬗变来探讨爱情片中爱情元素的去中心化。
-
东野圭吾推理小说中犯罪女性形象的研究
-
作者:
黄文瑛
来源:
武夷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犯罪心理
东野圭吾
女性形象
推理小说
-
描述:
东野圭吾是日本推理小说界一颗耀眼的明星,在他的创作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犯罪女性形象。从犯罪动机看,这些女性形象揭露了日本社会存在的男性霸权主义等隐患;从犯罪心理看,犯罪女性的书写实则延续了东野圭吾一贯的人性探索,展现了他对人内在本性的剖析和思索。
-
女性的法律人格与新兴媒体的女性形象矛盾——以微信推送文章中的女性为例
-
作者:
张冠男
来源:
传播与版权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律定位
新媒体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兴媒体在现在的社会中迅速发展,受到各种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的推崇。在传播广泛的许多文章里,有很多涉及女性形象,与我国法律定位中的女性形象有所偏差,但目前还没有受到大家的重视。这些偏差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拟从法律和社会定位的角度来分析该问题,指出新媒体错误女性形象的误导作用。
-
认知中探索——艾米·洛威尔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孤凉之美
-
作者:
杨阳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知
社会文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艾米·洛威尔,美国20世纪出意象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作为女性诗人其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学习美国女诗人诗歌的重要一步,本文将以认知学为落脚点,从社会文化历史主义三个方面阐述其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孤凉之美。
-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程开玮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女性形象方面,对《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角苔丝进行了大力赞扬,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通过分析易被人所忽略的、苔丝缺乏保护意识的局限性,综合自身及社会各方面因素,最终导致了悲剧发生
-
浅析萨克雷《名利场》中女性形象描写的翻译策略
-
作者:
张磊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描写
解析
女性形象
《名利场》
-
描述:
以色列著名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以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为理论来源,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作为一种文化理论,它对当代文学翻译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多元系统论对后来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操纵理论关注于非翻译因素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它将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作为翻译中的三大操纵要素,对中国的文学翻译影响深远。本文以萨克雷《名利场》中女性形象描写为例,简要探讨在操纵论影响下的翻译策略选取。
-
论大众文化下都市情感剧中女性形象的父权制规训
-
作者:
王蒙
来源:
时代报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情感剧
父权
规训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纷杂多元的传播媒介中,电视剧作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一种媒介类型不断的传播大量信息、反映社会生活.影视创作者通过自身主观意图对真实世界进行解构,以电视作品的方式将现实生活进行重新编码,围绕两性关系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纵观近几年来的影视作品,刻画女性形象为主体的都市情感剧是电视屏幕中占据时间较长的影视形式,不仅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上与受众相互契合,也由于贴近受众生活,大众能够在荧屏上找到自我"身影",而这些形象背后都潜藏着"父权制"隐秘而强大的宰制,由此维系着女性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的得失.
-
被剥离与被悬置的生命镜像——电影《一步之遥》女性形象文化特征探析
-
作者:
王作剩
何春耕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姜文
《一步之遥》
文化特征
女性形象
-
描述:
姜文在电影《一步之遥》中塑造了几位有特点的女性形象,但是男性化的名字、频频自杀的言论,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无知与放弃,折射了以姜文为主的创作者的男性优越感和他们心中扭曲的女性形象,也具有了多重文化特征。作为影片的角色,女性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仅仅是男性世界的陪衬,是绝望爱情与悲惨命运的承受者,成为被剥离与被悬置的生命镜像。
<
1
2
3
4
5
...
65
66
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