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关汉卿笔下独特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
作者: 钟敏   来源: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   关汉卿   成因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作家笔下多是以被侮辱,被贬斥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但生活在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却以饱蘸真诚的笔触抒写了一群不同凡响的女性,他们为古代女性文学画廊增添了异彩。
从意义编码看《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朱虹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红楼梦》   形象模式   女性形象  
描述: 关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讨论很多,但是鉴于文本作者置身于一个强大的男权话语语境之中,隐含在女性形象建构中的话语身份在阅读中往往被忽视。揭示出《红楼梦》中诸女性形象被策略性编码的潜在原因及其过程则成为该文本解读中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郭沫若女性形象塑造与其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
作者: 宋益乔   石兴泽   来源: 郭沫若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发展演变   女性形象  
描述: 文章将郭沫若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三个时段,并就下列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郭沫若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发展演变;透视郭沫若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管窥郭沫若情感倾向及创作追求的发展演变。
论新时期中国文学女性形象的时代意蕴
作者: 张丽杰   来源: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新时期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当历史的脚步跨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中国文学塑造出更加丰富的女性形象 ,掀起女性文学的高潮。审视新时期文学中女性形象 ,其进步意义体现在 ,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主要表现为美丽的、血肉丰满的、瑕瑜互见的真实女人形象。女性意识的觉醒 ,要求文学塑造出反映女性审美理想的女性形象 ,冲出传统的桎梏。
略论《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爱情婚姻观
作者: 杨桂婵   来源: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爱情婚姻观   女性形象  
描述: 《聊斋志异》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妇女的婚姻家庭生活 ,通过爱情题材塑造了众多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 ,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精神
鸳鸯蝴蝶派对柯南道尔小说女性形象的移植
作者: 徐朝友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模式   女性形象   客观性  
描述: 在鸳鸯蝴蝶派译家的笔下,柯南道尔侦探小说中女性形象被神秘化、理想化、怜悯化和性感化。这与译者的艺术趣味有关,也带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其移植原著中女性形象所使用的语言模式,既圉于传统,又有所创新。鸳鸯蝴蝶派译家对西方女性形象的重塑,充其量只是演绎了一段美丽的谎言。
从《瞬息京华》的女性形象看林语堂的妇女观
作者: 王小玲   来源: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瞬息京华》   林语堂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描述: 长篇小说《瞬息京华》中的女性形象将近50个,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女性世界。按她们所受的主要的文化影响,可以大致将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道家文化熏陶下成长的道家女儿,一类是深受儒家传统礼教浸泡的儒家女性。林语堂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他的妇女观和对理想女性的思考。
“小女子”的大悲剧——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刘春燕   来源: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张爱玲的创作中,女性形象具有极大的悲剧色彩。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巨大反差使得这些女性内心十分痛苦,悲剧无以复加。在创作中,张爱玲对女性传统意识中的盲从与自贱进行了深刻反省,也揭开了“母亲”神圣纯洁的面纱。
试论中古游仙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朱立新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中古   游仙文学  
描述: 在中古游仙文学中,女性形象主要有四种类型:母亲型、情人型、女乐型和女仙型。母亲型的形象是西王母,她是传说中的太阴之神,兼管死亡与复活;情人型的形象是作为男性游仙者的追求或被追求者而出现的,其原型较为复杂,可能与迎神巫术、春祭仪式及房中术等有关;女乐型形象的出现可能源于娱神乐舞;女仙型形象指的是作为仙界象征符号而出现女性。
李商隐爱情诗女性形象神化倾向及其对诗风的影响
作者: 蔡燕   张西虎   来源: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商隐   神化倾向   象征意味   女性形象  
描述: 李商隐爱情诗女性形象神化倾向是唐代崇道氛围及李商隐个人学道经历的反映,同时也是诗人的一种抒写策略,其目的是隐匿和感情的提纯升华。女性形象神化倾向的重要表现及手段是具有神幻色彩典故的大量使用,而且一部分形成系列,并相应的影响了女性形象的表现手法。女性形象神化倾向使李商隐爱情诗具有象征意味,并使其风格趋于隐僻精深。
< 1 2 3 4 5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