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翻译家沉樱及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熊莉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樱   翻译   女性形象  
描述: 民国时期的女作家,个个都是爱情传奇中的主角,沉樱也不例外。沉樱笔下多是爱情与婚姻的作品,她的作品也以体现文章中女性沉静、细腻、哀婉、敏锐的特性而著称。本文旨在浅析沉樱翻译的作品中体现的鲜明的女性的特色以及成因,探讨她是如何在翻译中巧妙的运用各种修辞方式来表现女性立场及意识来减弱原作品对女性的贬低。
没有灵魂的自由最易迷失——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对劳伦斯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作者: 边丽君   来源: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伦斯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小说  
描述: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英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有非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这些角色塑造的是思想认识各不相同的女性形象,但是却都反映了劳伦斯对于女性的思考。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出现在劳伦斯小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可推动对于劳伦斯小说中女性角色的深入研究。
浅析女性主义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反映:以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劳伦斯小说为例
作者: 毛晶晶   来源: 读书文摘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劳伦斯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英国,弗吉尼亚·沃尔夫和劳伦斯是女性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作为两位能产作家,二人文风相近,都善于塑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都被包裹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但两个作家塑造手法不同,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层次也不尽相同。
论古希腊与中国先秦神话女性形象的异同:以不同时期女神形象的文化内涵为例
作者: 苏思莹   来源: 科学导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古希腊   先秦   女性形象  
描述: 古希腊与中国先秦神话内容丰富,其中神话中女性形象有惊人的一致性与不可回避的差异性。本文将以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女神形象为例进行对比,从各个鲜活的例子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概括古希腊与与中国先秦神话的女性形象的异同。
浅析语文教学中女性形象比较——以《祝福》中祥林嫂和《阿Q正传》吴妈为例
作者: 聂文涛   来源: 亚太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祥林嫂   女性形象   吴妈  
描述: 祥林嫂与吴妈是鲁迅笔下典型的女性人物,分别来自小说《祝福》和《阿Q正传》。在这两部小说中,两个女性人物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其女性形象进行对比,能够对小说的整体把握更加全面,对该时代的特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丧钟为谁而鸣》中女性形象探究
作者: 李婷婷   常旭   徐佳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丧钟为谁而鸣》   海明威   女性形象  
描述: 《丧钟为谁而鸣》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不仅是体现了海明威一如既往的硬汉主义、男性英雄特征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讴歌女性在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时代巨著。
解读勃朗宁两首戏剧独白诗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袁培莉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勃朗宁   戏剧独白  
描述: 戏剧独白诗是英美文学的一种独特的形式。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诗人罗伯特·勃朗宁对英国诗歌最具独创性的贡献是成功地发展了“戏剧独白”的诗歌体裁。在《我已故的公爵夫人》和《波菲利亚的情人》中,都有一位女性人物作为男权社会中被压制,被封闭,被缺席审判的牺牲品形象出现,而在诗歌最后,这种不平等遭到了反抗和瓦解。反映了作者对男女平等和谐相处社会的认同和期望。
想象与虚构的女性真相——以路遥的《人生》来谈
作者: 刘畅   来源: 林区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作家   男权中心文化   女性真相   女性形象  
描述: 从路遥的《人生》中主要塑造的两个女性人物的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路遥作为一个男作家是如何在自己的男权中心意识下想象与虚构出这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两个女性形象都是路遥从男性中心的立场出发而作出的对女性形象的设定,而并不是循着女性自身的真实,包括女性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她们与时代的真实联系来刻画的。路遥对这两个女人的刻画仍然是没有脱离男性想象中的“天使与妖女”的范式,女性在男作家笔下又一次失去本真和自我。
从互文性角度解读黄石矿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古巷道》、《洞火》和《古铜色》为例
作者: 余夏   李金妹   来源: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黄石矿冶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的互文关系。任何文本之间本就存在互文,每一文本会不同程度地以各种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的观点。依照此观点,文章对三部黄石矿冶小说《古巷道》、《洞火》和《古铜色》中纷繁的女性形象作互文性分析,并从文本、作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三方面总结出产生互文性的根源。对女性形象的互文性分析,突破了以往对黄石矿冶文学的研究方法,为黄石矿冶文本的研究引入新的视角。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猎物》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胡光宇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猎物》   伊莱娜·内米罗夫斯基   女性形象  
描述: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童年生活影响了她的创作:出身于俄国贵族并且贪图富贵享乐的母亲成了她创作的首要素材“恶母”;母亲身上所缺失的“温柔”、“贤淑”的美德在她的笔下得到了升华,并且以碎片的方式在不同作品的“母亲”身上塑造。这种两面性的性格特点集中体现在不同的“母亲”身上,并不断拓展,蔓延到作品中所有女性身上。不论“悲”还是“善”,追溯其原因,无一不逃出“男性酿造了女性的悲剧”这一定律,但是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这些女性无一不是在苦苦追寻面对现实存在的自由意志。
< 1 2 3 ... 32 33 34 ... 67 68 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