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女性形象的重新定义
-
作者:
徐佳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新女性形象的重新定义
-
新女性形象的重新定义
-
作者:
徐佳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新女性形象的重新定义
-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看莎翁笔下的女角
-
作者:
徐佳威
来源: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妖妇
天使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女性主义成为莎士比亚剧评很活跃、影响很大的流派。莎士比亚戏剧中描绘了形形色色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文章中塑造的"天使"和"妖妇"形象表现出男性话语中对女性的误解和歪曲,"双性同体"的女性形象显现出对男女二元对立观念的解构,因此莎士比亚的女性观相当复杂。
-
浅析关汉卿杂剧中的男性形象
-
作者:
徐佳超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思想性
关汉卿
-
描述:
关汉卿留存的18部戏剧集中,前人对其中的女性形象颇多关注,在关剧中,女性俨然已超拔于男性之上;而对于男性形象的研究,有关的著作甚少。因此,我就18部剧作对其中的男性形象加以分析、总结,将其分成官吏、英雄、痴情男、权豪恶棍等四类。并对这四大类人物形象加以剖析,分析关剧的思想性。
-
香港报纸中内地群体形象研究:以文汇报1995年-2012年内地新闻报道为例
-
作者:
徐佳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地人
香港《文汇报》
群体形象
刻板印象
香港媒体
-
描述:
从2012年伊始的D&G拍照事件、孔庆东的“狗论”然后再到“双非孕妇”来港产子问题,香港与内地的矛盾为传媒和一些读者带来接连不断的轰炸与刺激。这是这些年来香港民众对于内地群体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这种不满情绪与香港近二十年来的经济起伏及两岸民众间的复杂情绪是息息相关的。报纸,作为反映民意与引导舆论的放大镜与风向标,既反映又构建了香港人对于大陆13亿人口的基本映象。本文旨在通过对1995年——2012年香港文汇报进行内容分析,概括出回归前(1995年至1997年),回归五年(1997年至2003年),九年自由
-
论《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与悖论
-
作者:
徐佳静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尔德
悖论
《道林·格雷的画像》
唯美主义
-
描述:
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十九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他继承并宣扬的理论——“为艺术而艺术”——给十九世纪末欧洲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他在小说、诗歌、散文、童话和戏剧创作等各个领域也都有涉足,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回味无穷的作品。他的作品涉及面极广,有《快乐王子》等童话,《无足轻重的女人》等著名戏剧作品,《雷丁监狱之歌》等诗作,更有他唯一一部小说、颇受争议的唯美主义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由于小说中包含的题材,《画像》和王尔德本人长期以来也备受英国及其他各国文学界的否定。
-
从被毁的梦到梦的毁灭者:《最蓝的眼睛》中乔利的性扭曲探析
-
作者:
徐佳雨
来源:
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隐藏故事线
精神分析
黑人男性
男性声音
-
描述:
在黑人文学领域,黑人男性一直是受忽略的研究对象。本文从托妮·莫瑞森的《最蓝的眼睛》着手,试揭露其隐藏的另外一条故事线,还原男主人公乔利的成长轨迹,并在精神分析视域下对其性扭曲行为的根源进行探析,提出在众多的女性研究视角之中淹没的男性声音。
-
《丧钟为谁而鸣》中女性形象探究
-
作者:
李婷婷
常旭
徐佳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丧钟为谁而鸣》
海明威
女性形象
-
描述:
《丧钟为谁而鸣》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不仅是体现了海明威一如既往的硬汉主义、男性英雄特征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讴歌女性在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时代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