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以情为隐”——清中叶通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情感世界
作者: 李明军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文化内涵   矛盾心态   女性形象   哲学思辨  
描述: 清中叶通俗小说对女性的关注,一方面是明清之际思想解放思潮的反映,另一方面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外在呈现。文人小说对情爱的重视往往与文人所渴求的知遇之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与此相伴的对名利的淡薄,反映了清中叶文人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以及面对如此现实的无奈和自我排遣心态。所有这些又与通俗小说的文人化自我表现相关。这些小说对情感与欲望的界定也具有鲜明的文人特色。对情与欲的分辨,既是哲学思想的反映,也体现了文人的矛盾心态。
《图雅的婚事》:正在消失的彼岸
作者: 冯欣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性秩序   社会秩序   婚事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的想象和对女性的想象在社会秩序越来越趋于严密,父性秩序愈来愈趋于牢固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一个持续把饶有意味的女性形象置于其表述核心的男性导演,我们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关注他。王全安从他的第一部影片《月蚀》开始,其作品核心的驱动力都与女性艰难的自我探索有关。由于人物身份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这种探索所呈现出来的面貌是很不相同的。
旧纽约女性爱的呢喃与感伤——评影片《纯真年代》
作者: 王伟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社会     《纯真年代》   艾伦   女性形象  
描述: 《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这部影片由著名导演马丁·斯科西斯进行改编,于1993年搬上银幕。笔者在这篇文章里着重描写了故事中梅与艾伦两位女性形象,进而阐明了她们是父权社会中的牺牲品,她们在父权社会中备受折磨与压抑,无法独立追求爱情的事实,揭露了当时纽约上层社会的浮华与冷漠。
从杜十娘看“三言”“二拍”中女性新的婚恋观及其成因
作者: 程战芝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言二拍   成因   杜十娘   女性形象   婚恋观  
描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曾被改编成电影。这样的名篇在"三言""二拍"中还有很多。这些作品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并通过她们折射出明代女性新的婚恋观。这既和明代新的社会思潮有关,也和作者独特的情教观有密切联系。
民族旅游中性别歧视现象的人类学透析
作者: 吴晓美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游客   性别歧视   男性从业者   民族旅游   女性形象  
描述: 长期以来,在绝大多数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高层以外。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现实造成了民族旅游中女性的病理化形象和女性游客的不公平地位,旅游业也因此形成女性主导,而男性受压抑受贬斥的行业性别。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建立游客与东道主的真诚友谊,是顺应世界性别公平潮流的有效措施。
女性主义文论观照下的词学研究
作者: 黄立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语言   双性人格   花间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在上个世纪后期,西方文学理论在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国内的文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后,国内的词学研究中鲜有引入西方文学理论者。而叶嘉莹教授在她的词学研究中引入了众多的现代西方文论,使其词学研究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本文拟讨论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在叶教授词学研究中的应用,她在词学研究中的视野,所采用的方法和角度对国内词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沉默的女性凝视
作者: 甘细梅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凝视   符码   女性形象   异化  
描述: 传统叙事电影中,女性是男性窥视下的一个符号,是男性欲望客体,是男性的"他者"。影片《性、谎言、录像带》的导演将性、谎言和录像带等三个事实符码拼贴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符码,通过录象带,把由性的不协调而生的谎言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触及了一个表面体面、平静的家庭所隐藏的谎言和冲突;女性反抗式的沉默凝视更是将男性异化的自我暴露在观众的面前,颠覆男性在影视中作为中心的权威。
女性主义文论观照下的词学研究——叶嘉莹词学小议
作者: 黄立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语言   双性人格   花间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在上个世纪后期,西方文学理论在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国内的文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后,国内的词学研究中鲜有引入西方文学理论者。而叶嘉莹教授在她的词学研究中引入了众多的现代西方文论,使其词学研究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本文拟讨论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在叶教授词学研究中的应用,她在词学研究中的视野,所采用的方法和角度对国内词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不彻底的“顿悟”
作者: 徐中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顿悟   精神瘫痪   依芙琳   女性形象   《都柏林人》  
描述: 分析了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中的依芙琳这一女性形象,描述她在工作磨难、家庭重压、爱情诱惑、对未来憧憬下的种种煎熬、犹豫、向往、害怕、瘫痪和不彻底的“顿悟”表现,揭示了一位温柔可怜的女性形象。该形象颇具普遍意义,是天主教和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都柏林精神瘫痪的表现。
中国现代诗化小说与阿尼玛原型
作者: 胡斌   靳新来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化小说   女性崇拜   女性形象   阿尼玛原型   传统文化  
描述: 废名、沈从文、孙犁和汪曾祺等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家都善于在作品中塑造美好的青年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作家内心阿尼玛原型的心理投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女性崇拜"意识的现代体现,更是诗化小说家的人生理想和文学理想的寄托。
< 1 2 3 ... 31 32 33 ... 60 61 6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