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00 条
-
《玉簪记》中陈妙常的形象塑造
-
作者:
齐慧源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勇敢精神
形象塑造
才子佳人
人性解放
女性形象
婚恋故事
独特个性
-
描述:
《玉簪记》中陈妙常的形象塑造
-
海勒笔下的女性
-
作者:
褚蓓娟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勒小说
自然性征
异己力量
性别立场
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
-
描述:
约瑟夫.海勒的小说从男性视角出发,遮蔽了女性的情感世界、自我主体;把女性塑造成低于男性的“第二性”、“他者”、“另类”,要么是自然“性”征的符号,要么是欲望的化身,要么是死亡的象征,处于边缘和弱势地位。女性作为一种意象,指代肮脏的、可怕的、疯狂的异己力量,它与荒诞的社会合谋,共同构成对男性安全感的威胁。海勒通过对女性角色的设置,进一步强化小说主题,但是文本叙述方式呈现出的贬损、消极、厌恶的基调隐含了其鲜明的男性主义立场和性别歧视倾向。
-
《祝福》:谁的眼泪在飞
-
作者:
黄汝平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祝福》
鲁迅作品
思想情感
社会地位
人生经历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
描述:
《祝福》:谁的眼泪在飞
-
论海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命力——以张翎、虹影、严歌苓为中心
-
作者:
王鹂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张翎
女作家
虹影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严歌苓
-
描述:
人物形象是否具备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是小说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张翎、虹影、严歌苓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海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命力问题。第一章对海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精要概述。第二章结合张翎、虹影、严歌苓的长篇创作,从“母性”、“野性”、“个性”三个层面来解析其中女性人物所蕴含的文学、文化和美学意义,探讨人物生命力的构成。第三章简论中外文化对于三位女作家人物塑造的影响。
-
对《封神演义》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精神分析
-
作者:
杨惠琴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体关系
俄狄浦斯情结
阉割情结
儿童早期经验
《封神演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首先对《封神演义》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作了统计和归纳,根据其主要特征以及作者所持的褒贬态度将书中所有女性人物划分为三种类别;然后在历史文献记载的支撑下对其代表人物(女娲和妲己)逐一证伪,证实了“女性形象是一种非自主存在的社会集体的想象物,是一种男性话语的建构”这一结论;从而引出对男性话语创造动机的进一步探讨。
一切男性言说以及其建立起来的象征性系统都存在一个对女性认识的冲突:作为性对象的女性以及作为繁衍人类的女性二者之间似乎具有不可调和的特质。女性形象由此被割裂成“女人”与“母亲”,
-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
作者:
郑志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生价值
生存意义
文化内涵
生存状态
女性人格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学中一道多姿多彩的热点风景,她们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来观照社会,观照人生。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就一直密切地关注时代文化洪流的走向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用个体生命的触须探索时代和世界。她凭借自身的体验和敏锐的感受力塑造了一系列性格炯异的女性形象,勾画出一幅幅中国现代女性生存姿态的文化本相图,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来。
本文主要从四个大方面,即:传统依顺型,自我觉醒型,自立自主型和自我迷失型来对池莉小说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阐释出其中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并且从传统美德的依
-
纯洁与堕落:王尔德三部喜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冲突
-
作者:
何兴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喜剧
王尔德
堕落
冲突
女性形象
纯洁
-
描述:
作为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奥斯卡·王尔德在文学史上占有无可非议的重要一席。他的作品涵盖众多文学体裁,包括诗歌,童话,小说,戏剧。如今他的戏剧作品仍然广受传阅,关于他作品的研究文章及书籍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于其戏剧作品的研究文章多局限于诙谐幽默的人物对话和戏剧情节产生的效果,偶有对其中人物角色的分析,也仅限于对其中“浪荡子"形象的解析。鲜有人关注王尔德在戏剧创作中一直挖掘的一个主题——纯洁与堕落的女性形象的冲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他同一时期的三部社会风俗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
-
爱情和婚姻中的女性权力——索尔·贝娄小说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刘效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爱情关系
索尔·贝娄小说
女性权力
婚姻
女性形象
-
描述:
索尔·贝娄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作家,其小说的主人公绝大部分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感到困惑和失望的男性知识分子,他们往往在小说中被刻画成现实社会的“受害者”,常常为情所困,被身边的女人所累,无论是在爱情关系中还是在家庭中,他们总是处于受支配受控制的弱者地位,与他们的情人和妻子的不平衡的权利关系常导致情人分手,夫妻反目,因此一些评论家认为贝...
-
异性的想像
-
作者:
钱丽娟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辛格
男性想像
马拉默德
贝娄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纵观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犹太小说史,其中女性意识由弱而强,由次而主。这种变化为本文关于犹太小说的性别研究提供了依据与意义。本文以辛格、马拉默德和贝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犹太作家为例,结合他们文本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以阐明他们在注重刻画男性形象的同时也善于塑造女性角色,并力图对这些作品蕴涵的“男性的想像”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客观的评论。同时,结合文本,运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评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地位经历了这么一个历程,即由传统社会的牺牲者到理想生活的追求者再到女性主义的实践者。通过展示小说中男女两
-
三面夏娃
-
作者:
林存秀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刘向
再表现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列女传》
阴阳观念
-
描述:
由于女性文化地位的边缘化,女性人物形象一直处于被“再表现”的位置,被主观地塑造和赋予价值。男性作品来规范解释女性的行为举止,往往以男性为中心,把女性纳入“内”的规则模式,典范作品是表达妇女全身心投入到“内”的义务上。社会性别观点强调文化在人的主体身份塑造中的作用,语言文字符号中隐含着权力的运作。这种“再表现”中的女性形象,实质是一个矛盾价值的复合体,这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悲剧性格。
本文对《列女传》的研究,就在文化的视角下,对于文本的“再表现”进行破译,并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还原。由于刘向写作的
<
1
2
3
...
27
28
29
...
48
49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