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林海音散文述评
作者: 卞新国   徐光萍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海音   台湾散文   苏雪林   述评   散文   百老汇   生活情趣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平凡生活   女性形象  
描述: 林海音散文述评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东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严明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研究   女作家   女性主义文学   文学视野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描述: Both stressing different cultural features of literary criticism,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ve a revolutionary tendency to destroy the traditional theory system. Between the two critical methods, there is a kind of relations
从现、当代爱情题材的小说看妇女解放的历程
作者: 戚国华   来源: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追求爱情   封建家庭   中国妇女解放   《伤逝》   爱情题材   爱情故事   新女性   女性形象   小说   中国女性  
描述: 本文主要从现、当代爱情小说中,探讨妇女解放经历的觉醒与反抗、理想与缺憾、现实与困惑、现代与自由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以此昭示妇女解放路程的漫长艰辛与曲折。
文人精神与人文精神:论郭启宏的新编历史剧
作者: 郭晨子   来源: 安徽新戏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情节   卓文君   司马相如   李白   司马迁   王安石   新编历史剧   人文精神   女性形象   文人精神  
描述: 新时期以来,涌现出不少新编历史剧的佳作,其共同点,在于用现代意识观照历史,使历史剧抒发现代人的情怀。这个创作群体里,有福建的郑怀兴,他多选材于西晋乱世,在他所擅长营造的神秘氛围中勾勒戏剧情节,凸现出他对人性美丑的质疑;上海的罗怀臻趋向于虚构,以寓言化的框架竭力传达他对哲理品位的追求;北京的郭启宏则选择了极负盛名的历史人物为创作对象,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系列。 一 不妨罗列郭启宏的主要作品:《司马迁》 (京剧)、《王安石》(京剧)、《卓文君别传》 (京剧)、《南唐遗事》(昆曲、李煜为主角)、《李白》《话剧》、《
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化倾向
作者: 黄献文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化倾向   沈从文小说   沈从文作品   女性气质   托尔斯泰   男子   自然景物描写   女性心理   左翼文学运动   女性形象  
描述: 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化倾向
士大夫词中歌妓形象象征体的深层内涵
作者: 程春萍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寂寞   人格面具   仕途坎坷   士大夫   歌妓词   象征意义   理想人格   女性形象   知己意识   深层内涵  
描述: 士大夫词中歌妓形象象征体的深层内涵
美国“自白派”诗潮中的爱俪儿——西尔维娅·普拉斯
作者: 孙靖   刘锴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白诗   诗潮   普拉斯   惠特曼   诗歌理论   自白派   战争   女性形象   意象   社会性质  
描述: 美国“自白派”诗潮中的爱俪儿——西尔维娅·普拉斯
历史转型期的乡村喜剧(评张继的小说创作)
作者: 段崇轩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形象   喜剧人物   作家   乡村喜剧   乡村小说   历史转型期   农村生活   张继   喜剧色彩   女性形象  
描述: 历史转型期的乡村喜剧(评张继的小说创作)
普列姆昌德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张德福   来源: 南亚研究季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列姆昌德   女主人公   女孩儿   印度社会   女性人物形象   伯勒萨德   女性题材   丈夫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普列姆昌德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张德福印度妇女勤劳、智慧、勇敢、善良,她们不仅是推动印度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生产上的一支大军。她们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然而,随着“阴性原则”的转移和男权思想的确立,她们的地位每况愈下,她...
以女神标名的郭沫若精神内涵初探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郭沫若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本文   “女神”   《女神》   精神内涵   文学业绩   郭沫若   《我的童年》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  
描述: 以女神标名的郭沫若精神内涵初探
< 1 2 3 ... 16 17 18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