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1689 条
-
性别歧视:《胎记》中性别的文化定见
-
作者:
张丽萍
来源: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胎记
性别歧视
语言使用
安娜
文化现象
女性形象
受歧视
对话
阿里
语言学家
-
描述: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映照并固化了各种文化现象,包括性别歧视。许多语言学家,如Lakoff(1980),Zimmerman(1973),Hiatt(1980)等,都从不同侧面对语言与性别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以详实的材料佐证了语言使用中女性受歧视这一文化现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略论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
作者:
刘项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芙蓉
后期词
真实自然
鲜明特色
天然
语言艺术
思想内容
如梦令
李清照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三千年诗史上,出现过灿如星群的诗人。李清照可以说是一颗独具异彩的明星,她才气横溢,睥睨俞世,直欲压倒须眉,在词的领域里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独特成就,在诗史上开拓了一个新天地。
-
美的毁灭,爱的升华:论克莉奥佩特拉
-
作者:
曾照华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王
美的毁灭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安东尼
莎士比亚
使者
奥克
女性形象
裘力斯·凯撒
爱情描写
-
描述:
美的毁灭,爱的升华:论克莉奥佩特拉
-
浅谈《聊斋志异》的妇女观
-
作者:
薛彩玲
来源: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明末清初
妇女问题
政治斗争
蒲松龄
女性人物形象
《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
女性形象
妇女观
-
描述:
明末清初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大师蒲松龄以其传世名作《聊斋志异》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聊斋志异》全书共四百九十余篇,倾作者一生心血而著成。其内容虽然主要采用了狐精和鬼怪、神魅故事,但也有不少取材现实的篇章。以往人们在评价这部几乎耗尽作者一生精力的作品时,多从“浪言狐鬼史,抒发磊块愁”入手,认为作者是通过谈狐说鬼,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通观全书,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又是在几十年时间中完成的,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主线、情节,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它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题材驳杂,单从作品
-
开掘痛苦灵魂深处的微光──简析巴金对人物悲剧的处理
-
作者:
辛志凤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痛苦灵魂
汪文宣
巴金
《激流三部曲》
无政府主义
悲剧人物
杜大心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
描述:
开掘痛苦灵魂深处的微光──简析巴金对人物悲剧的处理
-
妇女解放理论与妇女形象的逻辑悖论——从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的复调变奏谈起
-
作者:
张柟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思想主题
托尔斯泰
文学创作
中篇小说
婚姻
妇女观念
奏鸣曲
妇女解放理论
女性形象
-
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克莱采奏鸣曲》袭用了贝多芬同名奏鸣曲的题目,但思想主题却产生了独特的“托氏变奏”。贝多芬的《克莱采奏鸣曲》表达的是革命的斗争的哲学主题;托尔斯泰的小说《克莱采奏鸣曲》则呈现出极为复杂矛盾的哲学复调。复调之一:高音奏鸣。小说对道德沦丧的家庭、婚姻的伪善,进行愤怒指控和无情揭露,同时把男权专制摧残女性令人发指的罪恶揭露得体无完肤。小说中主人公波兹尼雪夫伴着车轮和铁轨的碰撞声、车厢运动的摩擦声的时断时续的狂热自白,就是托尔斯泰发自灵魂
-
李瓶儿追寻自我满足的前后矛盾
-
作者:
何慕兰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情小说
意识形态
作者
李瓶儿
追寻自我
性格
主体意识
西门庆
潘金莲
女性形象
-
描述:
《金瓶梅》是晚明出现的世情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由个人执笔撰写的长篇小说。作者以他特有的敏锐视角,观察了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发展下,中下层市民的生活百态。透过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时人的思想感情,展现了在时代风气下个人主体意识的抬头,尤其是这个时代中下层女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作者塑
-
玛雅·黛伦对“先锋”的阐释
-
作者:
刘剑梅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导演
玛雅
仪式化
艺术家
先锋性
个人主义
先锋派
美国电影
艺术形式
女性形象
-
描述:
以大拼盘、大杂烩著称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并不崇尚先锋性。在商品化潮流的冲击下,先锋小说和先锋电影几乎面临绝迹,不知是养育它们的土壤已经变得干涸,还是它们自身已走到了尽头,对动荡的社会失去了关怀与批判。然而,即使在先锋派已不再时髦的今天,我仍然无法忘却玛雅·黛伦(Maya Deren,1917-1961)的电影。讲求实际而且内
-
寻找伊甸园——简媜散文基本主题浅论
-
作者:
杨大中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抒情散文
生命空间
基本主题
女作家
生命价值
现实生活
伊甸园
寻找自我
女性形象
艺术空间
-
描述:
在台湾新世代女作家中,简媜显得非常的突出和别致,她是当代台湾抒情散文新的艺术空间卓有成效的开拓者之一。
-
阳光下的苏童
-
作者:
蔡婷
占月
来源:
健康必读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坐拥书城
文学启蒙
叶兆言
爱文学
苏州城区
《水浒》
长篇小说
文学创造
女性形象
叶圣陶
-
描述:
1963年1月,苏童出生于苏州城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与同是南京作家的叶兆言显著不同的一点是: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叶至善、祖父叶圣陶均为文学大家,从小便坐拥书城的叶兆言,走上文学创造道路在许多人想象中是顺理成章的事,而苏的家中仅有《三国》、《水浒》等廖廖可数的几本书,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