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写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30 条
-
女性文学相关概念的争论与确立
-
作者:
毕红霞
来源:
琼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
身分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概念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基本概念的争论和确立是国内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项基础工作。由于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批评实践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女性文学相关概念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由强调"差异"到注重"社会性别"、"身分",理解越来越趋于学理性。这些不同的理解,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
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
-
作者:
潘建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体验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历史
性别差异
女同性恋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女作家,就是将其置于男性主导的英伦文学历史之中,她也不让须眉,是那最闪亮的几颗文学巨星之一。何以致此?我们认为,母亲的光辉,即她的以性别差异(sexual difference)为基础的女性主义思想,是她可以光彩夺目的重要原因。伍尔夫被西方女性主义者尊为先驱。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是性别差异思想指导下的女性历史观、女性文学史观、女性写作、雌雄同体、女同性恋等构成的理论共同体。她将这一理论全面引入文学写作与批评,改变了文学
-
女性阅读:中国的一个美好倾向
-
作者:
西马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品位
女性命运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中国出版业
女性形象
出版人
女性阅读
纸质媒介
-
描述:
女性阅读:中国的一个美好倾向
-
对女性写作的一种梳理与审视
-
作者:
戴冠青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
张爱玲
谢冰莹
人的觉醒
女作家
女性写作
凌叔华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写作不只是在当下这个时代才开始被引起重视。从"五四"以来,可以说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自觉进行女性写作的作家,并以其笔下女性形象独特的性别魅力深深打动了读者。例如20世纪初中期冰心、庐隐、凌叔华、谢冰莹、丁玲、张爱玲等女作家的写作。这个时期的女性写作为文学史留下了一系列清新动人与男性写作不同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几乎感动了整整一个世纪。然而众所周知的是,那个时代关注得更多的还是人的觉醒。因为那时被社会沉重压抑的人的觉醒问题还没解决,当然她们也不可能更多地关注到女性的觉醒,这一点与男性写作并无二致。
-
二十世纪英美文坛与文化现象(四)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性写作和批评
-
作者:
聂薇
来源:
英语自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女性作家
女作家
维多利亚时代
女性创作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史密斯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美丽和痛苦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常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作家。从《远
-
柔丽中的血性——近年中国女性文学观感
-
作者:
盛英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际关系
女作家
宗教情怀
中国女性文学
个人化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写作
性别意识
视角
女性主义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一路走到今天,由于女作家将性别意识、视角,同国族的、社会历史的、人文文化的、乃至宗教情怀的意识、视角“整合”在一起,致使女性文学总体格局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多元化发展的情势日趋繁荣和理性,创作题材与主题更其宽广和深刻,而女作家队伍的代际关系也愈发协调和熔融。其实,中国女作家大多不愿拘泥于一个“女“字,只是,当她们女性主体意识真正地被唤醒之后,果然将女性自身独特的思维、经验、心境、感悟、感觉、才智等等,由潜伏状态急速地迸发出来了,从而形成了女性文学尤为绚烂夺目的景观,让整个文坛和广大读者都为之
-
“嫘斯嫔”情结与90年代女性写作
-
作者:
胡军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人与人
文化秩序
女性主义批评
陈染
女性写作
作品
女同性恋
姐妹情谊
男性
-
描述:
在西方女性主义著述中,“嫘斯嫔”(Lesbian)意为“女同性恋”。Lesbian源出于古希腊人对女同性恋者的称谓,女性主义批评家用这个词区别于男性同性恋(gay)。对于“女同性恋”,莉莲.菲德曼解释说:“‘lesbian’描述了两个女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两者互相保持着强烈的情感和爱恋,其中多多少少有性的接触,但也可能丝毫没有。两者由于共同的偏好而长相厮守,共享她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里奇也用这一术语来描述自古以来在妇女群中天然生成的认同感,她认为这个术语可以泛指:“妇女共
-
《三生爱》里的新精魂
-
作者:
包明德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牧童
新境界
竹枝词
文学作品
叶文玲
母亲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文化观念
异性
-
描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临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这首竹枝词,是唐朝时代一个中秋之夜,在西湖天竺寺旁三生石边,一位牧童唱给李源居士的。牧童是圆泽和尚的转世化身,他和李源恪守约定,成为三世生死不离的朋
-
蝶变——重访“新三巫”
-
作者:
林宋瑜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访
访谈录
《大家》
大学教授
批评家
女性写作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1996年,云南的《大家》杂志在第1期发表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与批评家王干的对话“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这篇对话,戴锦华在收进她个人的集子《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中标题换为“女性写作脉络与男性
-
化丑为美:变态心理在女性“私语化”创作中的审美品格
-
作者:
高鸿萍
来源: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事物特性
女作家
美学规范
蒋孔阳
文学艺术
女性写作
化丑为美
女性文学
重要范畴
审丑意识
-
描述:
丑是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在苏格拉底那里,与功用目的相违背的便是丑;在休谟那里,不和谐的、引起人的不安和病感的便是丑的。可以说丑是与美相对立的美学范畴,它表现为歪曲人的本质力量,违背人的目的、需要的畸形、片面,令人不快的事物特性。蒋孔阳先生说过: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始艺术和现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