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革后女性写作的主题流变及书写策略
作者: 郭冰茹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书写策略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性别意识   主题流变  
描述: 女性写作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日益受到批评界的重视,但是并没有得到整体研究。本文将文革后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作为研究范围,将女性写作的主题流变和书写策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女性写作中主题流变的梳理、对女性写作书写策略的分析来探讨文革后女性写作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本文认为文革后的女性写作的主题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八十年代初期带有性别意识的女性写作的出现;二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凸显性别意识,反抗男权中心的女性写作出现,三是1997年以后反叛社会规范的女性写作出现。 体现女性反叛精
女性身份的颠覆与重构——试论当代海外华人女作家的身份书写
作者: 黄华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西方文化   文学作品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描述: 对迁徙国外的移民社群而言,语言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身份的问题凸现出来。移居国外不仅带来社会身份上的种种变化,更带来了内在心理上的急遽变化。身居国外的女作家们敏锐地体察到海外华人这一特殊群体身份的转变,关注他们在心理层面上所承受的冲击和压力,在她们的作品中表现为:从以塑造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为主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在西方文化中成长的华裔女性,作品中主人公的身份也由单一的华人身份演绎为超越国界的地球人身份。本文以三位英美华人女作家於梨华、汤亭亭和虹影的写作为例来探讨这种身份书写上的变化。
新移民女性文学中重写的女性边缘史
作者: 杨华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作品评论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新移民文学   边缘  
描述: 海外新移民女性文学自有其渊源。西方华文女作家是在“留学生文学”中逐渐成长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前后由台湾到海外的於梨华、聂华苓、丛甦、欧阳子、赵淑侠等可称第一代,她们的怀乡意识多在成长之地台湾及“根之所在”大陆之间游移。这批留学生希望在新大陆确立新的精神家园,但语言与文化的隔膜击碎了他们的梦想,既无法融入异质文化中,对母体文化又无法完全认同,因而陷入失根的惶惑中。这种心态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就是60年代盛行的“留学生文学”。其创作题材涉及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及交融中的两难境况,边缘人心态,失根的惶感,对女性在
民主德国妇女文学作品主题和妇女形象分析
作者: 刘卫平   来源: 同济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主德国   西格斯   沃尔夫   克尔施   女性形象分析   女性写作  
描述: 本文通过分析东德三位女作家—安娜西格斯,克里斯塔沃尔夫,撒拉克尔施—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女性形象塑造,试图挖掘三位女作家在她们生活的不同时代在促进女性觉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限于篇幅,本文仅仅把西格斯短篇小说《重逢》中的采丽娅,沃尔夫长篇小说《分裂的天空》中的丽塔和克尔施长篇报告文学《驯兽女》中的五位妇女形象作以分析和比较。在妇女形象的分析方面,本文注重分析作品中女性的性格和塑造女性形象的叙事手段。由于叙事体文学的手段是丰富多样的,所以在分析女性形象的过程中,注重分析一些能够显而易见区别三位女性的叙事手段。比
女性阅读:中国的一个美好倾向
作者: 西马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品位   女性命运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中国出版业   女性形象   出版人   女性阅读   纸质媒介  
描述: 女性阅读:中国的一个美好倾向
e时代女性阅读变迁
作者: 任志茜   来源: 中国图书商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性情感   博客   女性视角   女作家   性别特征   中国妇女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女性阅读  
描述: e时代女性阅读变迁
女性言说的误区
作者: 乔丽娜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男权文化   女性意识   身体写作   西方女权主义   误区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20世纪90年代后  
描述: 女性言说的误区
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史散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马小敏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私人化写作   女性命运   书写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历史散文   中国女性  
描述: 文学应呈现何种女性形象?这在女性浮出历史地表后一直争论不休。20世纪90年代之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影响甚大,中国女性作家意识到以往女性形象“天使化”与“妖魔化”的倾向是由男性意识创作导致,便毫不犹豫地对书写话语权进行颠
铁凝小说中女性形象审美的意识分析
作者: 朱爱娴   来源: 唐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个体   生命个体   文学作品   意识分析   心理层面   女性悲剧   女性命运   一个女性   女性写作   铁凝小说  
描述: 铁凝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塑造了一个一个女性形象,她们有的大度宽容,有的善良纯真,面对生活的无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作者给了这些生命个体同情和指引。同时,揭露了男权社会下女性个体的无奈,深刻探寻女性心理层面的结构以及不平等的待遇。
女性形象的文化悖论:1990年代女作家笔下的“淑女”与“荡妇”
作者: 王璐   刘丽英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现代汉语词典   性道德观念   第三阶段   女性写作   性行为   女性形象   男人   女性文学   传统文化  
描述: 在1990年代女性文学中,"荡妇"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肯定,而"淑女"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却遭到了质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荡妇"是指行为放荡、不检点的女人,"淑女"是指美好的女子。而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荡妇"是指性行为放荡的女人,主要指超越了传统的性道德规范和性角色约束的女人
< 1 2 3 ... 5 6 7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