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书写的欲望--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化与女性话语权力
作者: 孙周年   肖向东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话语权力   双性建构   女性书写   女性文化  
描述: 本文在 2 0世纪的文学背景下 ,系统梳理了女性文学发展的脉络 ,指出女性书写是一个男性无法进入而又实际存在的生命空间 ,这一世界相对于男性是“盲区”,女性写作便在这“盲区”中生长、发展 ,形成潮流 ,目的是颠覆男权文化的霸权地位 ,为自己争取话语权力
论葛水平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作者: 白银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葛水平   乡村世界   女性书写   小说   底层社会  
描述: 葛水平是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位作家,早期从事散文、诗歌写作,自2004年发表小说处女作《甩鞭》之后,以创作数量的“井喷”态势转向小说领域,且形成了日臻成熟的艺术水平。其创作植根于故乡山西省沁水一带太行山地区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严肃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被视为继赵树理等“山药蛋派”作家、1980年代李锐等“文学晋军”之后引领“三晋文学”的实力型新秀小说家。葛水平专注于表现农村底层生活和民间社会的精神与文化,善于以女性特有的悲悯和宽厚向人性和生命深处探寻开掘,她笔下大量鲜活的女性形象尤为引人注目
在历史中发现女性:论凌力历史小说的女性书写
作者: 宋艳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女性书写   女性群像   女性成长  
描述: 历史小说作为一种宏大的叙事形式,一直被认为是男性的专利,由于历史限定性与创作主体性别的隔膜,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数量少,而且其历史性价值被有意湮灭,并呈现出严重的类型化与伦理化倾向。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女性几乎都是作为作者传达某种观念的工具或反衬男性历史的镜子而存在,在女性自我失语的状态下这些女性形象严重地缺少某种“人性深度感”。而凌力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叙写了那些被男性历史所忽视和有意遮蔽的边缘性女性,以独树一帜的历史书写,在主流历史遗忘的“空白之页”中发现了历史女性的存在。作为一位严谨的搞
不该湮没的战地私语——论《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的女性书写
作者: 唐婕   来源: 深圳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   女性视角   战争文学   女性书写   男权制  
描述: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女记者、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之一。在此书中,作者采用口述实录的写作方式,从女性视角出发,记录了曾历经二战的苏联女兵们私人化的战争回忆。通过这部作品,阿列克谢耶维奇将女兵们眼中的战争呈现给世人,使她们的伤痛与诉求得以传达。虽然阿列克谢耶维奇本人还未公开表示对女性主义的支持,但从实际结果上看,她写作的出发点,以及作品本身,都是对女性书写的实践。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的女性书写进行讨论,并分析其价值与意义。第
20世纪90年代历史题材小说的女性书写——以《高阳公主》、《梦断关河》和《长恨歌》为中心
作者: 罗薇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存在主义   历史题材小说   创作语境   女性书写  
描述: 20世界90年代,随着中国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的女性意识的日渐觉醒,她们开始以清醒的性别身份、女性的历史眼光进行历史题材小说的女性书写。这种书写既有着对女性生命经验和身体欲望等感性内容的描述,又有着对以往被忽视、歪曲的历史女性形象的纠正还原,同时也有着对历史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与剖析,充分展现了历史女性的生命意识和存在之思。这个时期的女性作家在冲破男性话语权的尝试与努力中,给予历史以全新的阐释,赋予历史题材小说以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并体现女性书写历史的勇气与智慧。在这样的历史使命无声的召唤下,出现了90年代历史
陈忠实《白鹿原》女性书写新探
作者: 连思齐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撕裂   群像   女性书写   失衡   作家焦虑  
描述: 本课题《陈忠实<白鹿原>女性书写新探》以中国新时期长篇小说《白鹿原》中作家陈忠实对女性的书写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研究为核心,论文第一章,笔者首先归纳出三个表格:一是对《白鹿原》全书中涉及女性叙事的篇幅及比例进行统计;二是对《白鹿原》全书中关于女性故事的叙事手法进行梳理;三是将《白鹿原》与《静静的顿河》、《红楼梦》和《青春之歌》等古今中外名著进行比较分析,将《白鹿原》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如白灵、田小娥和白赵氏等等,在性格、命运轨迹上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和“典型故事”进行比照,归纳其“共性
压迫与反抗:库切小说《内陆深处》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水莲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日记体小说   《内陆深处》   女性书写   女性主义  
描述: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是继纳丁·戈迪默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南非作家。他以简洁含蓄的行文方式和风格多变的创作手法著称。在其作品中,边缘群体不仅是他关注的焦点,而且人在困境中的自我拯救更是他所希冀表现的重点。小说《内陆深处》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是库切发表的第二部作品。该部作品被置于日记体这一特殊的文本框架下,由一位女性采用一种亦幻亦实的方式讲述,痛苦地再现了在后殖民背景下,女性被拒斥的人生,同时表现了其驯服的外表下不甘沦为历史弃儿的幻想和抗争。小说主要讲述了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生活在内陆深处的白人老处
钟肇政小说创作论
作者: 赖一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肇政小说   客家文化认同书写   原住民书写   女性书写   史诗建构  
描述: 钟肇政是台湾史诗建构开创者,光复后客家方言写作首倡者,光复后最早进行原住民书写、也是相关著述最丰富的作家之一,乡土派代表作家。出身于底层的钟肇政,秉持底层认同,坚持客家书写、女性书写和原住民书写。光复后钟肇政第一个提出客家方言写作,实践上主要是对词语进行纯化、提炼;他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客家民俗,把民俗与人物描写、故事情节有机结合起来;歌颂客家人的硬颈精神。钟肇政具有“双性同体”潜质,为台湾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做出历史贡献。其笔下的女性主体意识1950年代处于蒙昧状态,1960年代有了萌芽,1980年代
论苏童女性书写下对人性的思考
作者: 王永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童   意象主义   对抗冲突模式   女性书写   人性思考  
描述: 苏童是成名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当代作家,由于他对女性的成功书写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他的女性书写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苏童的研究数量繁杂,但对其女性书写下的关于人性的思考研究不多,所以本文尝试对此加以研究。<br> 本文从三个部分展开:<br> 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苏童在女性书写中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苏童在女性书写中运用的叙事技巧。本部分从妓女化人物设置、非历史化的表达、女性-女性的对抗冲突模式和意象主义表现手法四个部分来解析苏童女性书写的叙述模式。通过解读文本得
从伤痛到弥合:当代美国华商女作家笔下女性文化身份的嬗变
作者: 付明端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裔女性   文化身份   弥合   女性书写   伤痛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后,包括华裔美国文学在内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以它们关注焦点的独特性成为后殖民理论的批评对象。而汤亭亭、谭恩美、任壁莲等当代华裔女作家的接连出现,使美国华裔文学走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她们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出发,希望通过记录和再现自己及母辈们的生活,揭示并探讨美国华裔历史及其传统文化,从而对华裔美国女性的文化身份做出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华裔女作家自身成长的过程就是对中美文化的选择、取舍、融合的历程,当开始进行写作时,她们从社会历史现实角度以及文学的创造力方面来揭示文化身份多重性的困惑。相对于宿主国和
< 1 2 3 ... 9 10 11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