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类型、典型、迷思与女性影像形象
作者: 刘进   孙抒彦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迷思   典型   建构认知   女性书写   类型  
描述: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类型性和典型性的女性影像形象,却难以看到迷人的女性影像形象。类型性和典型性女性形象,往往使影视作品的娱乐和教育启迪功能分离且审美缺失,而迷思性的女性形象,则有望将娱乐、启迪和审美合一。不拘泥于类型化和典型化,建构认知迷思,塑造迷思性的女性形象,不失为女性影像形象塑造的一种策略。
不同文本,不同镜像:施济美与张爱玲小说女性书写比较
作者: 王芳芳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比较   施济美   女性书写   小说  
描述: 施济美与张爱玲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文学的两朵奇葩,一个抒写性灵,追求艺术化人生;一个顺应世俗,消费历史细节来支撑生命。因此她们笔下的女性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将着重比较分析施济美、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在婚恋观、女性悲剧命运构成方面的异同,在比较的视野和思维活动中挖掘施济美张爱玲独特的女性书写特质,并为她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定位做出尽量准确的判断。
城乡文学题材中的的女性书写
作者: 张朝晖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空间   城乡题材   主体意识   女性书写   人格  
描述: 城乡文学题材是作家们惯常关注的范畴,作为新时期富有情感表达力和审美透视力的女性形象的书写自然也就成为作家们城乡文学题材书写的对象.本文的阐释试图对这类题材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情感空间、生存困境和人格韧性等方面进行具体解读,并以此分析此类文学题材中女性书写的创作得失.
疗救与守望——鲁迅、张爱玲女性书写比较
作者: 欧阳小昱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鲁迅   女性书写   叙述方式   女性形象  
描述: 疗救与守望——鲁迅、张爱玲女性书写比较
掩红泪、玉手亲折:清?词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意义
作者: 李德伟   来源: 东海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邦彦   宋词   女性书写    
描述: 本文以女性书写?切入点来研究清?词,以清?词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女性书写的写作策略」与「女性书写的性别意义」?探讨重点。清?词中所建构的女性群像主要有四:「伤情离别的佳人」、「独守空闺的思妇」、「慾望热烈的女子」与「才貌双绝的歌女」。在写作策略方面,分别由「女性私密闭锁的生活空间」、「女性面貌身体的描摹」、「叙事笔法与仙女之塑造」、「时空错置与佳人阻隔」四点加以探讨。最後,清?词中女性的文化意义诠解上,其中的女性几乎呈现沈默消音的形象,没有发言的权利。女性一旦发言,仍然无法逸离以男性?中心的话语,往往
女性视角下的悲悯情怀——解读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
作者: 张欣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悯情怀   《一个女人的史诗》   女性书写   性别视角   严歌苓  
描述: 女性作为世界上拥有最细腻情感的生物能够更加完美地诠释悲悯的情怀,女性对外界的任何人群以及事物都存有一种天生的怜悯之情,她们关注世间万物的生活及感受,懂得关心自己碰触到的每个灵魂,也敢于为他人付出,用一颗感恩的心接受来自外界的情绪和状态。作为世界上最为柔和,也最具有震撼力的情感,悲悯的情怀引导女性整个人生的步伐。悲悯的情怀似乎是来自于旷世之中最纯净的感情,能消融尘世中的冰霜。找不到适合的辞藻去解释悲悯的情感,只能借助女性的人物去聆听和感受。女性的柔情似水似乎是对悲悯情怀的最好解释,在女性性格的真实中体会着善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性别书写
作者: 王新梅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丁玲   冰心   女性书写   性别意识  
描述: 冰心、丁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她们的女性立场与关照视角各有特点,流动于其文本创作和个人生活中,表现出了复杂的性别意识.本文对三个作家的女性书写进行分析,以此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意义.
从“抒情自传”到客观辨析——《海滨故人》与《玫瑰门》的比较阅读
作者: 胡子沛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玫瑰门》   抒情自传   《海滨故人》   客观辨析   女性书写  
描述: 庐隐的《海滨故人》与铁凝的《玫瑰门》是20世纪中国女性书写的两个重要节点,前者之于现代,后者之于新时期,都具有“开拓者”的意味。“抒情自传”与客观辨析,不仅指向两者之间不同的风格,同时也指示出女性书写的两脉风格范式。本文通过对两者之间的比较性阅读,试图为分析20世纪女性文学的流变和格局提供一个较为独特的切入视角。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女性主义教学法——以唐宋时期女性的文学书写为例
作者: 赵小华   来源: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课   唐宋时期   女性书写   女性主义   教学法  
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的女性主义教学法强调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和立场作为基本教学方法,还原古代社会女性的文学书写状况,修正过去那种忽视女性经历和女性经验的理论,最终形成比较系统的、主要以文学形式来描绘的关于女性的实践生活和心灵发展的历史。对唐宋时期女性文学书写的教学应在基础资料和文学史实的澄清、女性作家作品的“特质”、女性文学书写的定位以及女性文学书写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等四个方面贯彻女性主义的教学法。
硝烟中的玫瑰——论杜拉斯和张爱玲之女性写作
作者: 谢雨利   黄薇澈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杜拉斯   张爱玲   女性书写   战争  
描述: 玛格丽特·杜拉斯与张爱玲都是有着高度女性自觉意识的女性作家。杜、张两位独特的女性书写为她们各自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也在女性文学史中涂抹上了不可磨灭的色彩。从描述角度分析两位女性作家的战争和情爱书写,能更好地理解两位作家的女性主义书写特质,也能更深刻体会女性主义书写所蕴含的力量。
< 1 2 3 ... 8 9 10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