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父权制   女性文学批评   新启蒙   性别差异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论文尝试对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一个整体性的简单轮廓;并力图把关于当前女性文学批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落实为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论文首先讨论了80年代中期女性文学范畴的提出,及其历史内涵的界定与新启蒙思潮的关联;进而分析80年代后期对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视野,以及这一理论资源的引入对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继而对90年代的女性文学热潮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这一热潮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个人化写作,展开了讨论.这一历史清理工作关注的核心,乃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体的重构方式
确立女性主体与女性文学创作
作者: 季红真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文化身份   当代文学   女权主义   自由主义   后现代主义   女性文学创作  
描述: 确立女性主体与女性文学创作
自由女性与母职角色的矛盾与冲突——论《金色笔记》中安娜的多重身份
作者: 李国芬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感受   女性主体   我就这样   婚姻家庭   莱辛   自我克制   男权意识   情感纠葛   生活理想   《金色笔记》  
描述: 安娜是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创造的一个最具时代性的自由女性人物,是一位集作家、母亲和情人于一身的单身女性。为了自由,她放弃了无爱的婚姻和家庭,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生活,靠自己的小说《战争的边缘》版税为生。但是,拥有自由之身的安娜却遭受来自自由和母职间矛盾的情感纠葛。一方面,安娜需要自由之身享受来自情人的欢娱和幸福;另一方面,她又割舍不了对女儿的亲情,她要做女儿的好母亲,为女儿打点生活的一切,并努力为女儿创造良好
当代女性文学真的如此“误置”吗?——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作者: 廖冬梅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女性话语   文本   女性写作   私人生活   女性书写   个人化写作   当代女性文学   女性人物   第二性  
描述: 读了邓晓芒先生1999年3月发表在《开放时代》的《当代女性文学的误置——〈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评析》受益匪浅。但笔者细读之余,对文中给当代女性文学总的价值定位和论述过程中的几处提法未敢苟同,于是写下了如下的文字,向邓先生讨教。
重建的想象空间——池莉小说的女性解读
作者: 谢永新   来源: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审美特征   精神空间   池莉小说   想象空间   女性写作   人的生存状态   “失语”   女性人物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重建的想象空间,是池莉小说创作的主要追求和审美特征.从《烦恼人生》到《细腰》,所有的中、短篇小说无一不是重建的想象空间.何谓想象空间?池莉的叙述文本表明,那是人的生存状态,包括精神空间的生存状态和现实空间的生存状态.池莉认为,生活,人生过程本身,意味着千奇百怪,包含
女性人类学与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比较研究
作者: 蒲云萍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社会性别   文学批评标准   民族志研究   文学传统   女性文本   女性学   男权意识   女性人类学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再度兴起,激起学术界各个领域对女性话题的关注。女性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人类学在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什么是女性人类学呢?简而言之,是以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女性主义的一种理论与方法视角,又可理解为女性主义和人类学相结合的一个边缘学科或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以人类学特有的视角来研究女性,研究女性的同时又带给人类学方法论的反思,它是重新塑造女性主体的研究。女性人类学概述
女性人类学与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比较研究
作者: 刘佳全   蒲云萍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20世纪   边缘学科   学术界   女性话题   女性人类学   60年代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再度兴起,激起学术界各个领域对女性话题的关注。女性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人类学在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什么是女性人类学呢?简而言之,是以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女性主义的一种理论与方法视角,又可理解为女性主义和人类学相结合的一个边缘学科或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以人类学特有的视角来研究女性,研究女性的同时又带给人类学方法论的反思,它是重新塑造女性主体的研究。
“女性文学研究”·前言
作者: 樊洛平   来源: 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女性主体   演变历史   女性视角   整体格局   男权中心   海峡两岸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研究   台湾社会  
描述: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由边缘向中心崛起、从隐学到显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眼界和学术版图不断拓展,作为中国女性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在海峡两岸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也得以新的观照。如何更多地了解台湾的女性文学创作与文坛动态,进一步打幵两岸女性文学彼此沟通、互为参照的视野,即是本刊开设"女性文学研究专栏"的宗旨。漫长而复杂的台湾社会演变历史中,那些不同世代的台湾女性有着怎样的生存境
“在地化”的性别研究如何可能——评贺桂梅新著《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
作者: 董丽敏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贺桂梅   妇女问题   性别问题   女性立场   性别政治   女性文学研究   性别立场   性别研究   女性主义  
描述: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语境里,"性别研究"常常会处于尴尬的境遇中:一方面,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父/夫权制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平等的性别秩序,使得妇女问题一直是个饱受关注、亟待解决的真实的社会问题,性别研究从而具有存在的天然合理性;然而,另一方面,性别研究的兴起又与"女性主义"这一盛行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被引进中国息息相关,后者与本土语境之间客观存在的断裂与落差,又使
论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中女性身份的建构
作者: 刘立辰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男性形象   女性作家   文学作品   女性身份   文化语境   社会身份   社会地位   寻找自我   重新建构  
描述: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因其在社会中拥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体验而在社会中有着独特的身份。"身份是被建构起来的,而不是在经验中自己暗含和自发生成的。"[1]当身份成为一种被建构的产物时,它产生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