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刘岩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研究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冲击西方学界,后结构主义哲学话语介入文学批评,女性研究的研究理路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分析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女性主义学说之间的契合与冲突,考察后现代视野下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交呈现的新趋势,并由此观察女性研究学者在后现代语境下面临的新的学理挑战。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词在中国的嬗变
作者: 王桂琴   来源: 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性别诗学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次关键词的嬗变:从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从女权主义批评到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意识到社会性别,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到性别诗学。女性文学是一个颇具争议和歧义的文学概念,并且造成了批评与阐释的困难;相比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更为明确和清晰。女权主义代表了西方早期妇女运动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偏重于政治和斗争性;而女性主义则深受西方后结构主义影响,偏重于文学、文化。女性意识带有性别本质论色彩,以社会性别替代女性意识必将给女性主义批评研究带来更加广阔的话
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与方法
作者: 刘钊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理论建构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是当代文论建设的组成部分。它应遵循开放、多元的原则,总结20世纪以来本土性别批评和女性文学史写作的经验与不足,以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资源和批评方法为理论参照,又要避免受到女性主义局限性的制约。针对古代妇女文学、现当代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三种形态,厘清相关理论概念,提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的命名依据,尝试在女性文学理论的范畴与方法上进行探讨,追求男女平等的两性和谐文化目标。
历史语境中女性意识的特质——以女性主义批评女性文学现象为例
作者: 王劲松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权中心主义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评价20世纪女性文学在社会、自然、文化层面的女性自我意识嬗变历程,女性意识经历了两次成熟期、两次异化期。成熟期:(1)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由反抗封建婚姻的“人”的觉醒的外在性
论女性文学中女性阵营的存在价值——以《简·爱》和《藻海无边》的文本比较为研究对象
作者: 沈潇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阵营   女性经验   性别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在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当中,我们渐渐感悟到只有注重女性经验以及女性阵营建设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才能够过度或升华到超越性别的层面上去,性别批评应该更具有包含性与容纳性。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历程及其问题
作者: 魏天无   魏天真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思   女性文学   本土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从女性意识觉醒的20世纪80年代,到走向成熟和繁盛的90年代,再到多元化的新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既推动了女性文学研究和批评理论的深入发展,也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观念和价值意识混乱,对研究对象的文学性和审美性关注不够等问题。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应当立足于当下社会和文学发展的实际,将性别分析方法和批判锋芒拓展到其他文学文化现象及问题上去,建立自己的文学审美规范。
短暂辉煌的中国女性文学言说历程
作者: 王萌萌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细读   丁玲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以史为线,以论为主,融会中西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研究,从宏观把握和个案透析并重的角度探究20世纪前五十年中国女性话语的演变历程,结合叙事学、新批评的方法,回归文本,挖掘隐含于现象之下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重成因,审视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和地位。
少女们自己的文学:日本少女文学的形成及意义
作者: 彭卓锋   来源: 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文学史   比较文学   日本少女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日本明治维新完成日本现代化,但亦把父权制度通过家制度、良妻贤母教育等政策在全国普及起来,对女性造成广泛压逼。然而,通过对多项日本文献资料及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女权运动、女子教育及女子刊物三种新时代产物,造成了独特的历史条件,让日本年轻女性从中找到了自我启蒙的出路。她们通过少女文学自我集体建构属于自己的少女身份,从而表示对父权制度为她们安排的命运之不屈。就这一点来说,日本少女文学发展走出自己的路,不同于西方女性文学,前者是女性读者群的自我集体建构,而且由始至终拒绝参照男性写作的标准,跳过了西方女性文学模
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语境差异
作者: 屈雅君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境   中国方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中国后遇到了完全不同于其理论源头的接受环境。这些接受环境差异包括:一、历史背景的差异,其主要表现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先“破”后“立”,而中国本土则是先“立”后“破”;二、意识形态差异,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中的民主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权思想形成的对照;三、学术背景差异,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反拨“新批评”的学术革命开始的,而中国本土则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批评的滋养。这些差异既决定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独特面貌,同时又呼唤西方理论本土化研究的新思路。
艾伦.莫尔斯与《文学女性》:回溯性视角
作者: 李保杰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女性》   女性哥特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艾伦·莫尔斯  
描述: 艾伦·莫尔斯是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她的《文学女性》对17世纪以来欧美女性文学进行全景式的梳理,成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她采用女性主义视角来诠释哥特式小说,提出了"女性哥特"的概念,突出了女性书写的性别政治意义。尽管莫尔斯在《文学女性》中的研究方法也曾颇受诟病,但是作家研究和作品研究结合的方法从阶级和社会历史等角度对女性文学进行了多向度话语分析,这更加印证了莫尔斯对女性文学批评的贡献。
< 1 2 3 4 ...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