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136 条
-
女性文学批评:由“女性意识”到“性别诗学”
-
作者:
顾晓玲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立场
社会性别理论
新时期
女性意识
性别诗学
女性文学研究
性别意识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意识一以贯之。之初,作为对特定历史时期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点的反拨,批评话语侧重女性立场的强调,女性意识的阐发。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渐渐转向社会性别,研究中更倾向于男性权力的批判和性别差异的解构。近年来,性别诗学理论渐渐浮现,强调性别属性的阐释与其他范畴的结合,并谋求双性差异中的和谐,这意味着学界对性别介入文学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反思——论王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作者:
王澄霞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王干
小女人散文
女性主义批评
反思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创作
-
描述:
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王干不止一次强调“我不是一个女性文学的研究者”,但是,在他的《话说“小女人散文”》《女人为什么写作》《花非花人是人小说是小说——与铁凝对话(笨花)》《盛世晚熟的一代》等有数的几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论,却充分体现出王干对中国女性文学洞若观火。这些文论的亮点并非在于对女性写作的适度肯定,而在于对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症结的剖析一针见血切中肯綮,论从己出,讲求批评的原创性,语言鲜活,文本富有阅读亲和力,体现出王干学术批评的锐气和霸气。“王干文学批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活,语言活,观点活,文本活。”
-
“女性书写”的主体(性)悖论
-
作者:
刘岩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身份
他者
父权文化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解放运动
女性创作
女性书写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本文回顾"女性书写"的概念沿革以及该术语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同译法对原有范畴所做的挪用。研究表明,对女性主体和主体性的凸显,虽然为女性创作进行了话语模式和言说方式的理论化构建,促进了女性运用语言表达女性经验、女性欲望和女性诉求,但是,女性在父权文化所处的他者地位同有能力言说或书写的主体身份之间构成冲突,后现代语境中处于不断建构过程的主体身份,又由于其内部的阶级、种族、民族、地域的差异变得更为复杂而多元,加剧了女性书写的异质性内涵。
-
蔡殿齐与《国朝闺阁诗钞》
-
作者:
李鹏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书出版业
清代
女性诗人
闺阁
民国时期
女诗人
女性文学
柳絮集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男性文人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到清代,已经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民国时期易顺鼎在为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做序时所说的"至于有清,遂臻极轨:琼闺之彦,绣阁之姝,人握隋珠,家藏和璧……",大致是不错的。因为图书出版业的发达,加上男性对女性文学的提倡及读者窥视欲等种种原因(可参看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相关论述,李志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明代以来不仅
-
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影响
-
作者:
吴颜岭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作家
女权运动
发展历程
女性文本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中国当代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纵观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发展历程,并且考察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影响,我们就不难发现,即使是早期的妇女解放,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因为中国当代女性写作没有女权运动做背景,特别是像英美的女性主义文学那样有声势浩大的女权运动,它从属于民族的、国家的解放。英美批评关注文学的社会与文化语境,它是一
-
肖沃尔特与女性主义诗学建构策略
-
作者:
彭荻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略
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批评
女性主义诗学
女性主义批评
沃尔特
文学史
女性文学
诗学建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伊莱恩.肖沃尔特(Elaine Showalter)是英美女性主义批评领军人物,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一直活跃在女性主义批评的最前沿,在女性文学史及女性主义文学经典的建构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建构两个方面均有杰出的建树,有人称她是美国女性主义文论之母。她的两篇重要论文《走向女性主义诗学》(1979)、《荒野中的女性主义批评》(1981)以及其它论文比较集中地阐明了她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也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英美女性主义批评绝对不可忽视的人物,我国从80年代末至今对她多有介绍,程锡麟
-
世纪之交的西方女性文学
-
作者:
王晓英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女不平等
20世纪70年代
西方
女性主义思想
理论导向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社会现实
作家创作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西方女性文学的兴起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作为上世纪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是同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导向分不开的。从广义上来说,女性文学就是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而从较为严格的意义上讲,女性文学则是以彻底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为宏旨的,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表现女性真实自我并从女性视角考察社会及人类命运的文学。[第一段]
-
Virginia Woolf’s Aesthetics of Feminism and Androgyny:A Re-reading of A Room of One’s Own
-
作者:
MA
Jianjun
来源:
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英文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雌雄同体
艺术思想
性别政治
文化体制
西方
文学观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发展历史
-
描述:
本文通过细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理论名著《一间自己的房间》,重温了伍尔夫对西方父权文化体制的批判,对建构女性文学历史的主张,以及女性文学和雌雄同体的文学观,结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历史,对伍尔夫性别政治和艺术思想进行梳理和探讨,使大家更清楚地意识到这位杰出的作家与文学理论家对当代文学和女性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所起到的重要启示作用。
-
追求恢宏博雅之美 创造融合大气之风
-
作者:
邓利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审美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
文学创作
时代意识
主体意识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性别路线
-
描述: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自1980年诞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是,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究竟具有哪些鲜明而突出的学术品格?这种品格是怎样产生的?本文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样,都具有鲜明的性别意识,这是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个显著的特点。鲜明的性别路线可以用“两个主体”进行概括:第一个主体是张扬女性的主体意识,第二个主体是颠覆男性独占历史的主体意识。但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性别意识的表现形式有一定差异。我国女性
-
社会性别、文化霸权与文学研究
-
作者:
彭体春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视角
生理性别
女性主义批评
社会性别关系
文化霸权
文学研究
性别研究
文学文本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社会性别概念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95北京世妇会后引起国内普遍关注。最近几年,社会性别研究在国内人文学科渐成显学。社会性别理论的核心概念Gender被译为“文化性别”、“社会性别”、“历史性别”、“性别”或“性属”等,不同的译法已经昭示这一概念具有明显相关性,它可以涉入几乎所有人文学科。本文“性别”与“社会性别”通用,但由于“性别研究”在一定范围内与女性主义批评或女性文学批评混用,本文用“社会性别”概念时仅为起到陌生化效果。两性社会中,社会性别一般指时空维度内文化和社会形成的对生理性别差异及其关系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