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品》女诗人条疏证:略论钟嵘的女性文学观
作者: 卢迪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诗人   《诗品》   钟嵘   文学观  
描述: 位居上品的班婕妤,受称道的是《团扇歌》的怨悱之情;中品徐淑,被肯定的是《答秦嘉诗》的哀婉凄怨之情。而品评鲍令晖时,称赞其拟古尤胜,观其作品可知,其胜就胜在感情的动人。对于韩兰英诗作,只从文辞方面进行概括,未予以诗情方面的评价,也许这正是其位居下品的原因。从钟嵘对四位女诗人的品语中可以见出,他秉持的观点是以情动人,雅正怨幽;文辞之精,置于情感之后。相较于其"风力与丹采"相结合的诗学观点,其女性文学观更偏重于情感的表达,这也许正是钟嵘潜意识里对女性文学的定位。
漂流、再思、超越:林湄女士访谈录
作者: 江少川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写作   文学观   女性文学   《天望》  
描述: 林湄,荷兰著名华人女作家,祖籍福建福清,出生泉州,华侨世家。1973年自上海移居香港,曾任新闻记者、编辑。1989年移居比利时,1990年定居荷兰,从事专栏和专业作家创作。曾任比利时根特国立汉学院特约研究员、欧华写作会、欧华学者协会理事、欧洲纯文学杂志荷露主编。1995年于荷兰埃德芬召开个人作品国际研讨会。著有《我歌我泣》、《精神王国的求索者》(随笔)、《如果这是情》(散文选集)、《生命、爱、希望》(散文诗集),长篇小说《泪洒苦行路》、《漂泊》、《浮生外记》、《爱瑟湖》,中短萹小说《不动的风车》、《罗经理
重读章学诚《文史通义˙妇学》
作者: 林心欣   来源: 汉学研究集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学   文史通义   文学观   章学诚  
描述: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一书为清代学术重要着作, 章氏虽以史学闻名, 在史学理论及着述上多有阐发,但〈文史通义》一书却有许多篇章专门阐扬 其文学理念,值得深究。本文从章学诚与袁枚二人对妇女才学的有无与妇学 内容的争议这一角度切入,结合历来学者对章学诚的研究与女性文学的研究 者对女性「才德观」的讨论,试图对〈文史通义﹒ 妇学〉一文重新予以定义 。虽然,章学诚所提出的妇学观点确实较复古僵化,但他的论点却深切反映 当时反对女性接受教育并投入社会、参与社会文化的那股保守势力。章学诚 的〈妇学〉一文确实针对袁枚而发,但
试论当代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及其文学观
作者: 李晓峰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生活态度   文学创作   文学观  
描述: 我国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的活跃和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及文学观念关系密切.当代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而洒脱的,她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着力追求生活质量.在文学观念上,她们把写作看作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认为文学只能是作家心灵自由和真诚的自然表露,作家的责任感应该是对审美的自觉把握和在作品中熔铸作家一己的生命意识.
美丽而神秘的画卷
作者: 李宇笛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文学观   女性人物  
描述: 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和小说家。他的小说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且充满曲折离奇的情节。尽管他的小说在道德层面上曾经引起过诸多争议,但随着对其文学观和艺术观的不断研究,他在文学界中地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和读者的认可。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对小说的创作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即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由细节和风格所表现出的艺术性,而不是在社会中的道德和说教功能;作为一个小说家,其小说确实充满了艺术性,结构错综复杂、用词精妙、大量运用滑稽模仿、回忆和幻想。他小说中的人物以古怪和神秘
“梅红樱粉”背后的腐化——读曹禺《雷雨》与石川达三《敞开的门》
作者: 刘振生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现实主义   审美情趣   文学观   曹禺   石川达三  
描述: 曹禺的《雷雨》和石川达三的《敞开的门》分别出自中日两国作家之手。两部作品都取材于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阶层,在人物塑造上类型及特点突出,具有层次感与可对照性;在主题表现上都具有社会批判性格,透视出两位作家所共同具有的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观与审美情趣。 关键词:曹禺石川达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观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家,《雷雨》为其成名之作。石川达三是日本当代社会派代表作家,《敞开的门》是其表现当今日本社会、家庭问题的代表作之一。
论张艺谋电影作品的文学观
作者: 杨少伟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艺谋   摒弃原创   电影作品   以我为本   文学观  
描述: 电影导演的文学观是电影导演对电影剧本的选择方式、选择手段,处理方式、处理手段,以及从电影剧本到电影作品制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格追求。张艺谋电影作品文学观的核心内容是“摒弃原创,以‘我’为本”。文学作品是他电影创作的源;在他人的作品中安顿自己思想的魂;凸显个性,强化女性形象,喜好北方环境。
廉想涉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三代》和《万岁前》为中心
作者: 李金霞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万岁前》   《三代》   女性观   文学观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对韩国著名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廉想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以《万岁前》和《三代》两部处于不同时期又具有时代连贯性的作品为中心,主要采用文本分析、资料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家所处时代背景、作家文学理论观等进行了梳理、考察,从而透视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女性观。绪论部分对中国与韩国廉想涉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一章将女性形象分为传统与近代两个类别,并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文本分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廉想涉及其所写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将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中进行理解。最后一章以廉想涉的文
鲁迅与夏目漱石
作者: 孙放远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迅   夏目漱石   反讽   人生观   文学观  
描述: 鲁迅和夏目漱石文学分别是中国和日本近现代文学的高峰,中日学者对他们两人文学的比较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仍然有不少方面前人没有论及。本文从人生观、世界观、文学观等方面展开比较,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笔者个人的观点。第一章首先从分析鲁迅与夏目漱石对老庄以及陶渊明的不同看法入手,探讨两位作家的“出世”与“入世”。夏目漱石对老子思想虽有批判,但其“则天去私”的思想显示了向老庄思想的最后回归;鲁迅本着战斗的人生观,努力挖掘老子、陶渊明思想中的“战斗”因素,强调老子的“愤”与志向,认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
论沉樱的文学翻译及与其小说创作的关系
作者: 张苏曼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樱   翻译   创作   文学观   惯习  
描述: 沉樱(1907-1988)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中国大陆文坛上的女作家之一,与陈衡哲、丁玲、庐隐、冰心等知名女作家一同构筑起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其早期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晚年多作散文。1948年迁居台湾后,沉樱转做翻译,因翻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在台湾一举成名。其译作兼有小说与散文,比起作家,她更喜别人称自己为翻译家。然而海峡两岸多年来囿于政治阻隔,文化交流不畅,沉樱的部分翻译作品虽于八十年代在大陆出版,但仍鲜为人知。因此大陆学者对沉樱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对其文学作品的研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