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136 条
-
女性读物赏心悦目
-
作者:
舒晋瑜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图书大厦
学术类
群体状态
中国当代文化
女性文学
美容美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情感生活
读物
-
描述:
女性读物赏心悦目
-
女性读物:让你内心外表都美丽
-
作者:
舒晋瑜
来源:
福建日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术类
外表
中国当代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情感生活
读物
中国女性
-
描述:
女性读物:让你内心外表都美丽
-
女性主义批评与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赵洋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男性作家
文学世界
伍尔芙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话语权
男人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批评和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其他流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其鲜明的理论特征独占鳌头。女性主义动摇了长久以来人们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思想观念,其震撼和冲击不言而喻。女性主义强调的是性别意识,这是有别于传统文化的。女性主义批评向传统的文学批评观念发出了挑战,不仅打破了男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历史,而且为女性批评话语与男性批评话语平等创造了有利
-
艾丽斯·沃克《日用家当》中黑人女性性格解读
-
作者:
孙慧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黑人女性
美国社会
民族传统文化
美国黑人
黑人文化
女性形象
艾丽斯·沃克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性格特点
-
描述:
《日用家当》中的三个不同的黑人女性形象代表了当时美国社会黑人女性的性格特点,也是黑人女性对民族传统文化不同的理解,这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美国社会对黑人文化服饰以及黑人女性对传统文化的守旧思想。不同的人物性格代表了这位黑人女性作者内心的矛盾,也代表了她对于当时美国社会种族发展的希望与展望,她希望黑人女性能够拥有自己独立的性格,独立的意识,能够占据自己的社会发展角色,当然这位黑人女性作者也用自己的思想证明了自己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理解及诠释。
-
新世纪女性文学与超性别写作
-
作者:
吴童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新世纪
女作家
后殖民主义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者
社会身份
写作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中国女作家是一个极度敏感的群体,尤其对时代造就的社会主流意识的变革有着很强的接受心理.从早期的"自由女性主义"对女性性别意识的唤醒,到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躯体写作",都凸现了女作家自我对历史的独特体验,她们以独特的声音构建了文学的母性系谱,并以此颠覆了传统的男性中心的写作传统对女性形象的种种不真实的界定与表达.超性别写作源于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者苏珊·斯坦福·弗里德曼的见解,她曾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时,提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该"超越女作家批评和女性文学批评"的观点.
-
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进程
-
作者:
王军
来源:
国外理论动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理论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者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
文学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女性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历史悠久,然而在20世纪初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下,才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经历了引进、吸收、扬弃、改造和重建的过程,也就是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相结合的过程。现在,这个过程正迈向另一个新阶段———构建系统化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开始中兴,并成为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界定,中国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人们通常将女性文学分为“广义的女性文学”和“狭义的女
-
女性文学批评话语的当前处境:由戴锦华兼论当前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牛学智
来源:
朔方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男性文化
新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
批评话语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女性处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孟悦与戴锦华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2004年)无疑是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史上的一部奠基性著作。这部著作无论对自古以来女性形象的发现、归纳,对女性成长历程的精细把捉,还是对女性经验模式的归类等等,与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2007年)一起构成了女性批评话语的高峰。她的《涉渡之舟:新时期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我宁愿看作是一部旨在提问题的开放式作品,戴锦华的困境,必将是今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写作面对的难题。套用她对
-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另一面
-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扬子江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新时期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当代女性文学
文学理论
-
描述:
关于"女性文学批评"的内涵和外延,有学者曾做过如此解释:它包括了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对女作家、女性创作的作品及女读者的评论或研究,第二层含义指对包括了男性创作的一切女性形象及相关方面的评论或研究。而之所以小心翼翼地将"女性文学批评"界定为一个如此宽
-
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兴起——兼与80年代女性文学比较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解构
女性作家
新时期
王安忆
女性话语
中国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文化
女性文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纵观80年代到90年代女性文学,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轨迹,即是从女性文学的崛起到女性主义文学的兴起——这样一个现代衍进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新时期女性文学最具特色的现代衍进轨迹之一。具体说,即是从女性文学追寻女性“自我”价值,转向女性主义文学置疑被男性中心文化异化了的“女性主体”;由女性文学中觉醒的知识女性形象对不平等境遇的困惑与抗争,转向女性主义文学通过其女性人物,对男性中心文化予以游戏与解构。前者典型的是以张洁的《方舟》、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发展阶段;后者典型的是以王安忆的
-
迷惘与希望: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座谈纪要)
-
作者:
吴桐子
来源:
当代作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文学
男性作家
女性作家
男性文化
新时期
文化品格
女性自我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许:应《当代作家》杂志之约,今天,我们讨论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随着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女性地位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巩固,尽管各国各地区程度稍有不同。文学方面,通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女性也要争得一席独特的地位。美、法等国的一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