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226 条
-
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
-
作者:
何翠薇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主义批评
悲剧
女人
男人
-
描述:
莎士比亚的作品所构造的是一个典型的男性中心社会,他的男性身份使他不可避免地误解、歪曲女性人物,与当时父权社会对妇女的态度相一致。对妇女形象的塑造有失真实,要么是脆弱者,要么是淫荡者,要么是雄性化的女人形象。女性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在精神上给予女性以无情的批判。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物,并受生育的拖累,且大多数人都甘愿附属于男人。莎士比亚一会把女性抬为天使,一会又降为恶魔。戏剧没有对女性完整且正确地描述,有的只是男性的意愿塑造。
-
为什么女性诗学?-评论转型视野下的当代女性诗学
-
作者:
楊宗翰
来源:
台北教育大学语文集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研究
女性主义批评
新诗评论
诗学
转型
-
描述:
「女性詩學」在臺灣並非是什麼新鮮的學術詞彙。不過,本文認為:帶有「製作」(to make)意涵的所謂「女性詩學」,其本身就是一個被創造出來的故事(narrative)或敘事詩(a narrative poem)。本文還主張,女性詩學就跟所有的女性主義批評一樣,本質上就是一種政治行為。它強調的是如何「改變」世界,而非僅僅滿足於「解釋」世界。
-
为什麽女性诗学?:评论转型视野下的当代女性诗学
-
作者:
杨宗翰
来源:
台北教育大学语文集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研究
女性主义批评
新诗评论
诗学
转型
-
描述:
为什麽女性诗学?:评论转型视野下的当代女性诗学
-
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
作者:
王思懿
韩国勇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女性主义批评
种族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性别
-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批评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和男权制社会的双重压迫下通过女性的特殊的视角和女性独特的叙事手法,重构美国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和文化身份。
-
萧红:民族与女性之间的“大智勇者”?
-
作者:
吴晓佳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主体
民族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
-
描述:
萧红本人及其作品从198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兴起至今,一直被视为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一个高峰。由于她的作品皆诞生于20世纪的抗战时期,民族与性别(尤其是民族与妇女)的关系成为解读这些作品所绕不开的问题。而随着中国女性主义批评本身的发展变化,即受到解民族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新思潮的影响,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也有所改变,妇女由民族的共谋者变成民族的受害者。但事实上,萧红笔下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与妇女的关系是远比这些解读复杂得多的,也因此,她的作品无论在国家正统文学史中还是在女性主义批评中都能被奉为经典。萧红对妇女与民
-
从术语的互文看女性主义批评的困境与突围
-
作者:
刘岩
来源:
文化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术语
影响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批评主体
-
描述:
女性主义批评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修正对于文学经典的定义,编写女性文学史,梳理女性的书写特质和文学传统。它在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时,大量借用男性批评话语及言说方式,导致批评文本的互文。本文列举的互文实例反映出女性主义焦虑于(男性)文学批评传统的影响,她们有意挪用批评术语的内涵,通过重新阐释理论的范畴挑战批评话语的原有秩序。这样的话语策略彰显出象征符号体系对于女性批评话语的制约作用,也同时铭刻着女性批评主体的确立过程。
-
从术语的互文看女性主义批评的困境与突围
-
作者:
刘岩
来源:
文化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术语
影响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批评主体
-
描述:
女性主义批评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修正对于文学经典的定义,编写女性文学史,梳理女性的书写特质和文学传统。它在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时,大量借用男性批评话语及言说方式,导致批评文本的互文。本文列举的互文实例反映出女性主义焦虑于(男性)文学批评传统的影响,她们有意挪用批评术语的内涵,通过重新阐释理论的范畴挑战批评话语的原有秩序。这样的话语策略彰显出象征符号体系对于女性批评话语的制约作用,也同时铭刻着女性批评主体的确立过程。
-
王安忆女性意识的张扬与女性主义批评
-
作者:
李永花
王苹
来源: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批评
顺应现实
自觉
取法自然
-
描述:
由于王安忆的“三恋系列”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张扬了女性性心理的情感方式和生命体验过程 ,且在她的诸多女性文本中存在着阴盛阳衰的两性关系模式 ,使她的女性文学创作不可避免地进入女性主义批评家的解读范畴。但王安忆主观上并不认同女性主义。这是因为女性主义批评常有的两性二元对立的格局与王安忆“取法自然、顺应现实”的人生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
伊甸园中的女人们:托妮•莫里森小说《慈悲》中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杨海川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后殖民主义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慈悲》
女性主义批评
-
描述:
托尼·莫里森作为一名著名的美国非裔黑人女作家,无论在当今的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有这重要的地位。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她深入剖析黑人的心灵世界,向世人述说黑人种族一段段痛苦的过去。同时,作为一名黑人女性女性作家,莫里森关注女性的经历,特别是黑人以及少数族裔女性的命运。在她最新的第九本小说《慈悲》中,莫里森不单单关注于黑人身上无止境的挣扎与磨难,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在殖民时代早期暴戾地强加于整个民族的奴隶制度,以及在那段殖民岁月里,白人、土著人以及黑人沦为共同的受害者,步履维
-
凯瑟琳·安·波特及其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研究
-
作者:
慎丹丹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女性主义批评
凯瑟琳·安·波特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
描述:
本文旨在介绍美国南方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及她笔下几篇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的著名短篇小说。通过对于这些女性人物的女性主义研究,笔者尝试证实波特作为一位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的身份,同时确定她在女性写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除了她受到普遍认可的写作技巧,本文将重点对于波特的女性题材和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通过文本分析加以详细阐述。她的女性主题包括女性人物在父权制现实世界中的幻想、对于强加于自身的“他者”形象进行反抗,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实现的探索等。 将波特的虚构世界和作品与她的生平经历结合起来分析有助于
<
1
2
3
...
9
10
11
...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