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
作者: 何翠薇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主义批评   悲剧   女人   男人  
描述: 莎士比亚的作品所构造的是一个典型的男性中心社会,他的男性身份使他不可避免地误解、歪曲女性人物,与当时父权社会对妇女的态度相一致。对妇女形象的塑造有失真实,要么是脆弱者,要么是淫荡者,要么是雄性化的女人形象。女性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在精神上给予女性以无情的批判。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物,并受生育的拖累,且大多数人都甘愿附属于男人。莎士比亚一会把女性抬为天使,一会又降为恶魔。戏剧没有对女性完整且正确地描述,有的只是男性的意愿塑造。
艾莲‧修娃特与女性文学传统:理论之演变
作者: 左乙萱   来源: 通识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莲‧修娃特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作品   女性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  
描述: 爱莲. {I多娃特丰富的着作依其理论轨迹,可分为女性文学传统和女性主义批评两大类。在早期的一篇文章(荒野中的女性主义批评) (1 981) 中修娃特提出,这两类主要轨迹和女性作品中的「生理、语言
艾莲•修娃特与女性文学传统:理论之演变
作者: 左乙萱   来源: 通识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莲‧修娃特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作品   女性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  
描述: 艾莲•修娃特与女性文学传统:理论之演变
性别的语言之思:女性主义批评的语言维度研究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女性风格语言   性别身份话语   女性身体语言   女性主义批评   性别  
描述: 本文集中研究“语言学转向”语境中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话语、批评范式的演变发展和语言理论的内在联系。以此问题为中心,本文力图以女性主义批评的语言意识即对语言的认识、观念和看法以及探究语言与性别关系的问题意识为基本视角,对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女性思想家波伏娃、英美女性主义批评、法国女性主义批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批评这一女性主义批评谱系展开系统梳理与分析,探讨不同阶段和流派的女性主义批评语言意识的特点、内涵、实质及其理论来源,重点研究不同的语言理论和方法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语言意识、批评视域与批评范式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走向女性主义日常生活诗学
作者: 陆兴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日常生活诗学   非日常生活   女性主义批评   文学史   女性文学   日常生活  
描述: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在经过1990年代高歌猛进式地讨伐和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的男性中心观念和正本清源式地梳理利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进入了后兴奋期,既无法达到以往的高度也难以产生以往的轰动和震撼效应。单纯的文本批评已难以引起批评的兴趣,然而又苦于找不到新的话语生长点来弥补单一的性别视角带来的批评效果的单调、单薄,只好在对西方最新的学术成果的追踪和研究中掩盖和代替本土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后继乏力和自主创新。要摆脱这种尴尬局面,就必须找到新的研究视角或者新的话语资源,重新审理和触发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日常生
女性文学研究的现实境遇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光明日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文学话语   女权运动   女性话语   女性研究   女性主义批评   八九十年代   女性文学研究   现实境遇   理论话语  
描述: 女性文学研究的现实境遇
女性文学批评的本土化
作者: 屈雅君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运动   妇女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社会身份   本土化   社会历史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的本土化
读《中国女性文学新探》
作者: 徐小斌   来源: 光明日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新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批评   西方传统文化   菲勒斯中心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   新探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家   皮格马利翁  
描述: 读《中国女性文学新探》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解读
作者: 张丽娟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父权制社会   爱玛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女性人物形象   简·奥斯汀   解读   女性主义批评   莎士比亚作品  
描述: 一、引言简·奥斯汀(Jane Austin,1775—1817),是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动了两个世纪,但是简·奥斯丁的作品在读者中间依然颇受欢迎,堪与莎士比亚作品相提并论,著名文艺评论家艾德蒙·威尔逊曾经如是评价:"英国文学最近一又四分之一世纪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趣味的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
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
作者: 莫砺锋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男性作家   史湘云   女性意识   资料汇编   《红楼梦》   女性主义批评   曹雪芹   林黛玉   女性人物  
描述: 一  有些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男性作家是不能为女性而写作的.例如法国的埃莱娜·西苏(Helene Cixous)声称:"妇女必须写妇女,男人则写男人."①法国的露丝·依利格瑞(Luce Irigaray)则为上述主张指出了原因:"我永远代替不了一个男人,男人也永远代替不了我.无论他们可以变换什么样的身份,一方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另一方,--他们不具有互换性."②然而中国文学史的实际情形似乎与这种观点大相径庭: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唐宋以来的词,有很多作品都是出于男作家之手,却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清人
< 1 2 3 4 5 6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