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主人公 】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红线》中女性人物的文化身份
作者:
王静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女主人公
杂糅性
描述:
在澳大利亚当代作家尼古拉斯.周思的作品《红线》中,女主人公鲁丝的文化身份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杂糅性:她是位地道的澳大利亚女性,但非常痴迷中国的传统文化;来到中国与沈复灵相识后,受启于佛教转世轮回的思想,与沈一道成为《浮生六记》中芸娘与沈复的转世,在今生续写了两人未了的爱恋。从杂糅性的概念、杂糅视角的特征,以及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启示来分析鲁丝的生存状态发现,她身上更多体现出的是中澳文化的平等对话,而无所谓到底谁是主流秩序。
从“她世纪”丛书看西班牙当代女性文学的创作走向
作者:
徐杨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发行了12本风格各异的西班牙当代女性小说以飨中国读者,这套女性丛书取名为"她世纪",意味着西班牙当代女性文学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开始登上文学大舞台。透过12部作品的选材与创作特点,可以了解到当代女性文学的一些创作走向。
简·爱:光辉的女性形象
作者:
岑莉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文学史
五十年代
女主人公
夏洛蒂·勃朗特
爱情观
罗切斯特
简·爱
女性形象
家庭女教师
现实主义文学
描述: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到四五十年代达到繁荣。夏洛蒂·勃朗特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妹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姊妹作家。她们生于一个贫穷的乡村牧师家庭。她们的父亲学识渊博,不仅精通他所服务的神学,而且在自然科学、医学、艺术、文学及音乐上颇有造诣。他的博学多才对女儿们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夏洛蒂
温庭筠词女性形象辨析
作者:
徐薇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常州词派
女主人公
身份
作者
描写
温庭筠词
青楼女子
类型化
女性形象
词作
描述:
《花间集》收录温庭筠词66首,除少数几首可解为羁旅行役之作外,大半描写闺情。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专力在词中刻画女性的作者。温词中的女性形象有其隐晦不明之处:是实有其人还是虚拟假托?
春香与莺莺的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付春晓
史荣荣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女性美
女主人公
西厢记
王实甫
古典小说
女性人物形象
崔莺莺
女性形象塑造
爱情故事
描述:
中国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与朝鲜古典小说《春香传》都是世界文学史坛上馥郁的一枝奇葩,这两部举世闻名的优秀作品都描写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唱出了一曲自由爱情的颂歌,具有反封建礼教的思想主题,并且这两部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又有很多类似的情形。其中春香和莺莺两个女主人公的女性形象塑造最为典型、深刻。
《飘》中的女性与婚姻
作者:
郭开文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生活
女主人公
贵族文化
作者
传统美德
女性形象
战争
斯佳丽
美国内战
价值观
描述:
《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Margaret Mitchell)的唯一一部作品,发表于1936年。小说以美国内战和战后亚特兰大重建为背景,精心刻画了在历史转型时期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新旧价值观的不同反应。作者通过对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爱情生活、战争生活和家庭
叛离与妥协:解读哈代《远离尘嚣》中的女权主义观
作者:
李芳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斯特桥市长
妥协
女主人公
托马斯·哈代
维多利亚时代
女权主义
英国小说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伽百列
描述:
1 .引言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曾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李华田,1999:1 )。虽然哈代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诗人,而写小说只不过
女性语言文学的治疗作用:以《黄色糊墙纸》为例
作者:
袁芳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主人公
诊断
女性语言
糊墙纸
语言文学
女性形象
黄色
女性主义
短篇小说
描述: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糊墙纸》一直都是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对于小说中墙纸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大多文学批评都集中在探讨其中所表达的女性生存困境,推而将墙纸解读为象征女主人公的意识、潜意识或是使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读斯坦贝克的《菊花》
作者:
王蕾蕾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主人公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环境
心路历程
菊花
象征意义
约翰·斯坦贝克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爱丽莎·艾伦一天里的遭遇,描绘了她被压抑,觉醒感受到欣喜,再到希望幻灭的心路历程。《菊花》是一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文中菊花,铁锅等都有浓郁的象征意义,因此很多的评论家
解读墨西哥革命的另一扇窗户:论小说《奉上我的生命》
作者:
王钰
郑书九
来源:
欧美文学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丁美洲
生命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墨西哥革命
拉美小说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一提到女性文学,人们便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一批以女性为主题写作的女作家和其作品,如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前者作品中一系列不完美的女性形象及其遭遇,后者笔下女主人公的反叛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女性人物性格鲜明,或许不够成熟、完美,却真实可信;她们充满激情、幻想,其大胆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