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论《诗经》的女性美
作者: 张丽丽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三个方面   女主人公   爱情观念   诗歌   女子   诗经   女性形象   女性人物   抒情主人公  
描述: 《诗经》中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的诗歌将近五十首,主要集中在国风。其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她们尽管性格各异,但在爱情的追求与表白上却是那样热烈、真挚、大胆。在塑造形象美时,作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现这些有血有肉的女性。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读斯坦贝克的《菊花》
作者: 王蕾蕾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主人公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环境   心路历程   菊花   象征意义   约翰·斯坦贝克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爱丽莎·艾伦一天里的遭遇,描绘了她被压抑,觉醒感受到欣喜,再到希望幻灭的心路历程。《菊花》是一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文中菊花,铁锅等都有浓郁的象征意义,因此很多的评论家
女性情感及女性命运的影像呈现:解读电影《孤恋花》
作者: 李晶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女性电影   女主人公   女性心理   白先勇   女性命运   影片   小说集   女同性恋   女性形象  
描述: 《孤恋花》是一部涉及女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取材于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的同名小说。白先勇是一位善于描写女性的作家,他自己曾经说过:"妇女是我挖不尽的宝藏!"他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虽然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最终都难免"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的悲凉命运。小说《孤恋花》固然是一部描写女性悲剧命运的作品,但是
《红字》和《珍妮姑娘》中女性人物比较
作者: 王兰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莱斯特   女主人公   海斯特   反抗意识   红字   幸福生活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丁梅斯代尔   珍妮  
描述: 霍桑的《红字》被誉为美国19世纪小说的经典之作,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面对男权和宗教权的双重压迫坚持抗争、不言妥协的坚强的女性形象。《珍妮姑娘》是德莱赛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美丽、善良的珍妮,为了亲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拿自己
互文性视角下对张洁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解读
作者: 莫莉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男性形象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张洁小说   父亲形象   张洁作品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形象鲜明  
描述: 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界百花绽放,在女性文学的大花园中,作家张洁凭借着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那些形象鲜明和个性突出的女性形象而独树一帜,但是饶有趣味的是文本中那些和女性相对的男性形象,比如梁启明(出自《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老干部(出自《爱,是不能忘记的》),陈咏明、郑子云(出自
《名利场》女性主义色彩研究
作者: 白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利蓓加   女主人公   女性气质   双性同体   男性气质   名利场   女性形象   男人   萨克雷  
描述: 小说《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其女主人公利蓓加聪明睿智却又放荡不羁的个性让人不得不又爱又恨。正是萨克雷矛盾的女性观使其将利蓓加塑造成了兼具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综合体。一方面,萨克雷童年时期远离母亲的经历在他心里留下了对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
另类绿化树
作者: 蔡红娟   来源: 新课程(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反思文学   第一人称   理想爱情   黄土高原   绿化   当代文学史   正面人物   女性形象   代表作  
描述: 《绿化树》是反思文学"右派"文学的代表作,其中的女主人公马缨花是当代文学史上最鲜活的女性形象之一。看《绿化树》的时候是初中,那时候总觉得主人公都是正面人物,虽然看着章永璘不是很理解他的很多行为,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也是对的。后来才知道,第一人称的人不一定是第一主角,而主人公也有可能不是完全
侧面描写在《陌上桑》中的艺术效果
作者: 唐燕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汉时期   女主人公   作者   艺术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   读者   侧面描写   陌上桑   女性形象   罗敷  
描述: 《陌上桑》是一首东汉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诗歌,现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在这篇作品中,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本文之所以产生这么大影响,深受群众喜欢,笔者认为除了作品内容本身外,在写作手法上的侧面描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许鞍华与徐静蕾电影中女性意识表达的异同
作者: 谭舒怡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来信   女性导演   异同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艺术风格   表达   创作心理   女性形象  
描述: 许鞍华和徐静蕾同为国内著名女性导演,本文以《女人四十》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部电影为例,主要从艺术风格、创作心理两个方面比较了两位导演电影中女性意识表达的异同。
莫泊桑的《一生》对其女性生态艺术的呈现
作者: 吴玉英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存与发展   生态艺术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生态女性主义   莫泊桑   生态伦理学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描述: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门结合了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学问,它以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据,对人类自身的文化系统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莫泊桑在《一生》中对女性生态艺术做出了独特的阐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探索父权社会中自然和女性的身份地位,进而审视父权制世界观的不合理之处,对不合理之处予以讽刺与抨击,以呈现自己促进人与自然、男女平等、和谐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理想。
< 1 2 3 ... 7 8 9 ... 27 28 2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