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国荧屏上的职业女性形象(下)
作者: 一鸣   来源: 国际展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家务   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   80年代以来   连续剧   母亲   安吉   劳拉   阿曼  
描述: 职业女性的个人生活 这些电视剧中还展示了职业女性个人生活中的困惑。 安吉拉和阿曼达虽然都是母亲,但是,剧中内容则清楚地表明,她们无法既做事业的强者,又当好符合传统角色要求的母亲,因此,她们需要得到帮助。安吉拉家中除了与她共同生活的母亲以外,还请了一个专业管家,即男主人公托尼·麦克利。一次,安吉拉被托尼搞得很不愉快,一气之下决定把所有的家务大事拿到办公室处理.可是,她不仅未能处理好家务,而且影响了她的成功的工作,包括至关重要的合同谈判。阿曼达也与母亲同住并得到母亲的帮助。起初阿曼达把自己的家
从《包法利夫人》谈诗化现实的方式
作者: 王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爱玛   包法利夫人   现实主义作家   浪漫主义   福楼拜   后现代主义   女性形象   诗化   小说  
描述: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小说文学史上的叙事典范。从现代对该部作品的文学评论来看,研究学者们大多着眼于福楼拜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站在客观角度品鉴人物形象、后现代主义本源以及作品所体现的女性形象、小说所揭露的社会的黑暗和欲望的祸端以及对自由幸福美好爱情的追求。本研究着眼于福楼拜诗化现实的叙事策略,论述这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的悲剧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层层剖析这部作品所体现的深刻价值。
评奥尼尔剧作中女性的浪漫与悲剧形象
作者: 卢伟敏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尤金·奥尼尔   天边外   安娜   美国戏剧   影响深远   爱情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尤金·奥尼尔(1888—1952),是美国戏剧的拓荒人,他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戏剧创作不但在美国影响深远,被认为是美国的戏剧之父,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不少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将他列为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
《世说新语》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劉妍   来源: 新国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女性美   女主人公   政治婚姻   女子   男子   形象研究   男性美   女性形象   魏晋六朝  
描述: 在西方文化中,女性往往"被赋予了一种精神上的微妙品德,代表任何一种纯洁、高尚、美丽、超凡的东西"。然而到了中国文化中,情况却大相径庭。除了遥远的母系氏族社会,中国女性似乎从来也没有真正地被给予应有的地位,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夫权、父权的阴影之下,任她们有多少锺灵毓秀的"灵气"劲儿到头来也只能在洒扫杂务、针绣女工下,凄凄婉婉地奏完人生的乐章,便曲终人尽了。不过,在这群体的"静穆"之中,还是有不少女性"弄潮
解读《红字》中主人公海斯特·白兰的复杂性格
作者: 李霞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杂性格   女主人公   海斯特   霍桑   反抗意识   红字   人格魅力   女性形象   白兰   丁梅斯代尔  
描述: 小说《红字》凭借着其深刻的内涵及独特的表现手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被公认为霍桑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而其中所刻画的复杂而真实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作者霍桑的眼中,海斯特的罪恶与缺点远远不及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与美德。虽然长时间处于孤立无援的个人世界中,但是她与生俱来的思想独立与
叛逆与悲剧交织美:《雷雨》赏析
作者: 涂玉麟   来源: 旅游纵览(行业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报复行为   叛逆   女主人公   执着追求   雷雨   资产阶级   繁漪   周朴园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描述: 《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剧中的女主人公繁漪是具有鲜明特色和复杂蕴涵的叛逆女性形象,在整个剧中以和周家父子的畸型情爱、以及受到侮辱后果断的报复行为所产生的悲剧而闻名于世。在女主人公所处的年代,其叛逆的性格,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所谱写的悲歌,使得繁漪的形象欲然纸上,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飘》中的女性与婚姻
作者: 郭开文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生活   女主人公   贵族文化   作者   传统美德   女性形象   战争   斯佳丽   美国内战   价值观  
描述: 《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Margaret Mitchell)的唯一一部作品,发表于1936年。小说以美国内战和战后亚特兰大重建为背景,精心刻画了在历史转型时期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新旧价值观的不同反应。作者通过对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爱情生活、战争生活和家庭
桃花依旧 话剧《人面桃花》创作后记
作者: 洪靖慧   来源: 剧本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结局   桃花源   中国封建社会   创作   话剧   知识女性形象   小说   本意   土壤  
描述: 创作话剧《人面桃花》,源自对原小说的痴迷喜爱。小说的女主人公陆秀米,是非常美好、难得纯粹(尤其在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里很难产生)的女性。我创作剧本的本意,是想在舞台上出现这样一个特别的知识女性形象。
叛离与妥协:解读哈代《远离尘嚣》中的女权主义观
作者: 李芳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斯特桥市长   妥协   女主人公   托马斯·哈代   维多利亚时代   女权主义   英国小说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伽百列  
描述: 1.引言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曾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李华田,1999:1)。虽然哈代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诗人,而写小说只不过
女性语言文学的治疗作用:以《黄色糊墙纸》为例
作者: 袁芳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主人公   诊断   女性语言   糊墙纸   语言文学   女性形象   黄色   女性主义   短篇小说  
描述: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糊墙纸》一直都是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对于小说中墙纸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大多文学批评都集中在探讨其中所表达的女性生存困境,推而将墙纸解读为象征女主人公的意识、潜意识或是使
< 1 2 3 ... 6 7 8 ... 27 28 2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