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启蒙】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铁屋里的女人:浅论鲁迅《伤逝》、《祝福》中的妇女解放问题
-
作者:
林俊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铁屋
女人
-
描述:
为文学界塑造了“祥林嫂”、“子君”新旧女性形象,也触及到了女性解放的某些核心问题,隐匿在女性解放问题中的男性启蒙者们的困惑。论文正是通过这种双向视域的建立,试图对鲁迅在《伤逝》、《祝福》中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文学想象做出更为贴切的思考。
-
翻译与性别:论林纾的女性观
-
作者:
罗列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女学
林纾
女权
-
描述:
,成为不同文化力量关注的焦点。本文拟探讨林纾的女性观,还原其历史背景,以揭示林纾在清末女权启蒙运动中的贡献。
-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利香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启蒙
自我意识
女性
-
描述:
的“人”缺乏自我意识、人格意识。这种梦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作家情感和理性的内心冲突。由此,沈从文曲折、隐晦地表达了他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启蒙意识。
-
论鲁迅小说中的悲剧性女性形象
-
作者:
张佳惠
来源: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悲剧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文章通过对《明天》、《祝福》、《离婚》中的三个女性形象的解读 ,阐述了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整性批判
-
天使型女性:男性自我拯救的道具
-
作者:
李玲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男性中心意识
革命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温柔、纯洁、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天使型女性形象,不过是男性启蒙、革命时代依然蒙昧从夫的封建妇德典范。她们所尊奉的奴性化的爱的哲学,慰藉着受难中、奋斗中的男性主人公;她们受难甚至于死去
-
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转化:电影文学剧本《妈妈的故事》的创作阐释
-
作者:
闫鹏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启蒙
农村教育
-
描述:
电影文学剧本《妈妈的故事》讲述了知青林梦婕下乡后的事业情感的故事。她嫁给当地人高磊之后,在1976年在北方农村创办了一个幼儿园,经历了重重困难和阻碍,在幼儿园终于落成踏入发展正轨之后,她又毅然选择与丈夫离婚,返城读大学,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并终身未嫁。剧本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通过主人公林梦婕的女儿林以诺对母亲身前故事的追忆,展现一个知青女性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与尝试、对于爱情婚姻坚守自己选择的人生态度的故事,表现了人物从个人失爱到个人大爱的转变过程,塑造了一个勇敢、坚毅、刚强富于大爱的女性形象,并且通过在
-
赋权女性:晚清民国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
作者:
吴小鸥
李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教科书
晚清民国
女子
赋权
-
描述:
、代数、几何、化学、物理、生理、矿物、动物、植物为主。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集中表现在对女子教育享有权、自主发展权、工作参与权、身心健康权的赋权增能,超越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关于女子及女子教育
-
一曲悲壮的赞歌:论《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的“病”
-
作者:
程美林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萨拉
“病”
追求
自由
-
描述:
时代,萨拉似的新女性形象是不被接受的,是遭唾弃的、是病态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萨拉的"病"呢?它将从萨拉勇于追求欲望,萨拉自制恶名和萨拉对查尔斯·斯密森的自我意识的启蒙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
晚清上海画报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金佳丽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启蒙
画报
娱乐
女性形象
社会变革
-
描述:
,早期画报以娱乐、说教为主,清末画报以启蒙为主,这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的变化。第二章主要分析画报中女性的社会活动,她们
-
狂欢与启蒙——王小波《黄金时代》系列小说研究
-
作者:
谷丙水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启蒙
王小波
生存状态
《黄金时代》
狂欢
-
描述:
狂欢化手法是由诙谐因素组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或符号系统,它的主要精神是:颠覆等级秩序,主张开放性与平等对话的精神。狂欢式的语言容纳了粗俗化的广场语言以及象征、模拟、调侃等手法,从其审美特征看则包括丑、幽默、荒诞、喜剧性等因素。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系列小说,其语言可以说充满了狂欢化的色彩与语调。小说里的人物尤其是王二极具狂欢精神,像小丑、傻瓜、骗子等,这些粗俗、怪诞的意象也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这种手法使人摆脱僵化、静止的教条和等级秩序的束缚。然而小说里的人物,无论是王二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形象,还是陈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