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创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从温柔的再现到倔强的反叛:浅析女性艺术家辛迪·舍曼的后现代转向
-
作者:
刘巍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后现代女性主义
摄影作品
再现
后现代转向
大众传媒
创作
女性形象
电影导演
女性主义艺术
-
描述:
辛迪·舍曼的艺术极具独创性,她用电影语言诠释着摄影艺术。这位将摄影家、演员、电影导演、设计师、化妆师、舞台设计及灯光专家等多重身份集于一身的艺术家,她最初的成名作以自己作为主要拍摄对象,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探索各种表现的转换。从《无题电影剧照》到《历史的肖像》再到她自己拍摄电影所衍生的新作
-
德·库宁的绘画人生
-
作者:
于涛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画
艺术生涯
艺术家
作品主题
早期作品
创作
绘画
女性形象
调色板
洛可可
-
描述:
威廉·德·库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纽约现代博物馆近期对他长达70多年的艺术生涯进行了全面回顾,囊括了他1926年移居美国之前在荷兰创作的早期作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少量的晚期
-
威廉·德·库宁 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者
-
作者:
陈瑶
MoMA
来源:
市场周刊(艺术财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灵魂
现代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
抽象表现主义
创作
克莱因
作品
女性形象
超现实主义
-
描述:
近期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德·库宁回顾展(De kooning:ARetrospective)是对德·库宁近七十年艺术创作的梳理和总结。展览将MoMA整个六层的空间填充得满满当当,公共和私人收藏的作品完整的呈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多产的创作历程。
-
李白对文化的创新与突破:从李白诗歌明月意象谈起
-
作者:
柯志芳
来源: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意象
闺怨诗
李白诗歌
春江花月夜
创作
突破
女性文化
组合方式
意象群
创新
-
描述:
明月是李白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据杨义统计,在李白1166首诗歌中,出现“月”字达503次。这些频繁出现的“明月”饱含着女性文化的光辉,以各种方式组成一幅幅奇幻飘逸的意象群,表现了诗人个性中温婉深长的一面。其中也潜隐着对文化的独特品味与创新。 “月”这一概念伴随着中国原始文化的诞生而出现,其真正走进诗人的视野并迅速成为重要的文学意象,则从《诗经》开始,而且它一出现,就带上鲜艳的女性色彩。《诗经·陈风·月出》唱道: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
-
铁骨冰心正义持:何香凝《虎啸图》轴赏析
-
作者:
李笙清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面侵华战争
失去信心
何香凝
铁骨
妇女运动
冰心
正义
创作
坚持抗战
民主革命先驱
-
描述:
"岭上迟开有所思,风吹雨打最高枝。忍看半壁河山异,铁骨冰心正义持。"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杰出的妇女运动领袖何香凝于1939年在自己创作的一幅《梅》画上的题诗,当时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半壁河山
-
寻索在游离或跨域之间:吕红访谈录
-
作者:
江少川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移民作家
海外文学
华文作家
创作
作品
女性文学
新移民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吕红: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华中师大文学院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研究员。现为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副会长、《红杉林》杂志总编,中国侨联文学艺术家协会海外顾问。华侨出版社理事。著有长篇小说《美国情人》、《尘缘》,散文集《女人的白宫》,小说集《午夜兰桂坊》《红颜沧桑》等。作品选入《美文》、《美国新生活丛书》、《解密美国教育》、《一代飞鸿》、《世界华语文学作品精选》、《华夏散文选萃》、《海外华文文学读本·散文卷》等。主编《女人的天涯》(大陆版)、《新世纪女性文学奖作品精选》(台湾版)。曾获多项文学及新闻奖。美国国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