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创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67 条
-
试论肖红笔下悲剧女性形象
-
作者:
周芳芸
来源: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创作
肖红
女性形象
-
描述:
肖红通过《生死场》、《王阿嫂之死》、《呼兰河传》等作品广泛而真实地再现东北妇女在封建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遭受的不幸与苦难,歌颂了她们的反抗精神。这与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中外文化对她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
略论古今工笔人物画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
作者:
王春月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塑造
创作
仕女画
-
描述:
的认同标准,因此每时代都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导致仕女画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当代,生活的发展和变化给艺术创作增添了
-
工笔人物形象塑造的研究和我的创作谈
-
作者:
孟红霞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工笔
创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个性表现,本文提出工笔人物画在女性题材创作上要避免以满足男性审美眼光为目的低俗地描绘美女形象,避免类型化的描绘,应注重展现女性内心的情感,表现的寓意不要肤浅,应以女性主观感受为出发点来进行女性题材的创作
-
谈当代水墨创作中女性因素的一些影响
-
作者:
黎思辛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墨
女性艺术
创作
-
描述:
水墨艺术创作,随着生活不断的改变,从八十年代起就有多元化的创作思路和语境在一路飙升至今。当我们停下来思考,并且从某些侧面去观察,这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家们的眼光都在某些题材上停留过,不难发现,女性
-
惠安女题材绘画创作的艺术生态
-
作者:
戴纯静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创作
惠安女
女性形象
-
描述:
、雕塑等等。为何惠安女形象如此受到青睐?当前惠安女题材绘画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现状是怎样的?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趋向又是如何?在当前的艺术浪潮中,惠安女题材的创作者们要如何开创新的表现语言呢? 本文对现有
-
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艺术修辞特色
-
作者:
康乐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静静的顿河》
修辞特色
文学语体
创作
-
描述:
了哥萨克独特的生活方式,及其习惯、文化和风俗。小说《静静的顿河》的第一卷发表于1928年,最后一卷发表于1940年。在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文学积极探寻新的创作形式和新的审美品质。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
论吴组缃的创作
-
作者:
张丽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组缃
散文
创作
小说
-
描述:
吴组缃是著名的散文家和小说家,他以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在30年代产生过较大的反响。“写真情实感”是吴组缃创作的一贯宗旨,真实反映时代和社会是其创作主题,他坚持以写人物为中心,探求在不同
-
从女性形象塑造分析李碧华小说的艺术风格
-
作者:
赵妍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李碧华
创作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李碧华的小说通过历史和传奇构筑了许多既具有戏剧性又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很多既率性痴情又叛逆倔强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又隐约透露出宿命论的意味。本文拟对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探究李碧华小说的艺术风格。
-
从《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创作心态
-
作者:
邢永萍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态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创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蒲松龄一生落魄不遇,虽有盖世才华,奈何官场腐败、科考黑暗,使他难以步入仕途;50余年抛妻别子的孤苦生活更使他穷困潦倒,精神寂寞。这些经历不仅影响到了他的创作心态,也影响到了他笔下女性形象的创作模式。
-
翻译与小说创作的“同构性”:以茅盾译文《他们的儿子》和《蚀》中的女性描写为例
-
作者:
陆志国
来源:
外国语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
同构性
创作
女性形象
习性
-
描述:
茅盾在1927年翻译柴玛萨斯的小说《他们的儿子》时夸大了女性的诱惑形象,其行为与他的翻译习性和目标文化场密切相关。茅盾对女性的书写模式在小说《蚀》三部曲中得到再现,反过来,对小说创作的期待也影响了译者翻译时采取的策略,揭示了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同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