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快乐原则与主体地位的确立——论当代女性文学的性爱主题
作者: 赵树勤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地位   中国文学   快乐原则   女性主义文学   中国女性作家   叙事   性与爱   性爱主题   姐妹情谊   当代女性文学  
描述: 快乐原则与主体地位的确立——论当代女性文学的性爱主题
杏坛学人风采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学位   师范学院   中国文学   浙江师范大学   职业学院   女性文学   杭州大学   古典诗词  
描述: 赵志英,江苏昆山人,现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1989年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杭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先后在徐州师范学院(现为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社科部任教,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女性文学和古典诗词的研究
批评的滞后:兼谈新时期的女性文学
作者: 张红平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体验   女性文学批评   新时期   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   女作家   人生体验   新时代   社会学   献身精神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学的殿堂上取得显赫的一席之地,是由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使过去的历史得到重新审视;更由于一大批具有献身精神的女作家们,用严肃的态度对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人生体验进行深切探讨
古典遗韵 女性情怀
作者: 何志钧   来源: 美文(上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怀   男性作家   女性作家   中国文学   文学书写   文化散文   宋词   林纾   女性文学   山东文学  
描述: 绰板、大江东去取胜,那么历代女性作家的心灵抒写则多以婉约、清丽、优美见长。这些清丽婉转的女性文学为历代中国文学的长廊增添了几多细腻柔婉、轻盈明快的气息。网名月转妆楼的青年作家林纾英女士是近年来活跃在
《山楂树之恋》如何感动世界
作者: 翟灿   来源: 出版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中国文学   小说题材   对外合作   意大利   山楂树   西班牙   加拿大   女性文学   海外版  
描述: 自2010年至今,作家艾米的畅销小说《山楂树之恋》海外版权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代理,以完全商业化的模式,成功授权给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加拿大、挪威、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和地区,预付款总金额近20万美元。作为人文社对外合作部的一员,笔者有幸见证了《山楂树之恋》香飘海外、开花结果的过程,感触良多,在此略述一二,与大家分享。
时间流逝了,她依然在这里
作者: 李美皆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张爱玲   中国文学   女作家   与时俱进   母亲   陈染   写作   短信   女性文学  
描述: 一、你好,我是陈染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还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宿舍里有个女孩拿着《纸片儿》,说写得很独特。我那时正在恶补西方文学,对于中国文学几乎是不沾的。虽然没看《纸片儿》,记忆中却留下了陈染的名字。
女性散文诗的主流意识——兼论宓月的散文诗
作者: 文清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情感   中国文学   性文学   兼论   女性语言   理想性   女性话语   社会地位   女性写作   女性解放  
描述: 的物质和精神的文明,真正的女性解放也只有近百年的时间。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天空只是一颗微小的星星,其成就,
文学研究的性别视野与媒介维度:董丽敏访谈录
作者: 董丽敏   徐志伟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月报   性别问题   中国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现代性   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   传播媒介   维度   女性主义  
描述: 徐志伟:你近年来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文化研究、传播媒介与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两个领域,能否谈谈你对这两个领域的学术兴趣是如何形成的?董丽敏:对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兴趣由来已久,在我1990年代初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现在回想起来,大概与这样一些因素有关:首先,当时
“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丛书总序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文学与文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理论   文学批评   丛书   性别问题   中国文学   文学创作   社会文化   社会性别观念   性别视角   女性文学  
描述: 这套丛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成果①。众所周知,性别与生俱来,但其之所以成为关系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浸润、影响于人类个体与群体的方方面面,则主要源于它同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的历史
灵魂的栖息与永远的跋涉
作者: 顾艳   来源: 青岛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先生   灵魂   中国文学   栖息   评论   文坛   小说集   作品   文学观念   女性文学  
描述: 陈骏涛:灵魂的栖息十年前,由方方介绍我认识了陈骏涛先生。那时的陈先生正在主编一套后来在文坛很响的《跨世纪文丛》,我的小说集《无家可归》,最早想参加这套丛书。但自我从美国伯克利加大访学回来后,却被云南人民出版社列入了《她们文丛》。虽然我没有在陈骏涛先生主编的文丛出过书,但他依然把我视为他的学生。因此,我们断断续续有了长达十年的交往。第一次与陈骏涛先生见面.是他推荐我参加了1998年9月在北京与承德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上。初见陈骏涛先生,只觉
< 1 2 3 ... 5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