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研究:基于上海的调研
作者: 许芳娟   来源: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发展   上海   公务员   女性  
描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持续提高和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不断发展,女性公务员在我国各层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公务员职业发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现状和规律的研究尤为匮乏。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状况,探寻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路径,合理开发和使用女性公务员人力资源,既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女性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本论文以中国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女性主义社会
为女干部成长服务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女性干部   女性人才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描述: 为女干部成长服务
充分发挥市郊妇女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 金精良   来源: 上海妇女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农业现代化   素质   妇女组织   农村妇女工作  
描述: 充分发挥市郊妇女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女性上海——王安忆《长恨歌》城市形象分析
作者: 王雅楠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都市叙事   性别书写   上海   王安忆  
描述: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向来在都市叙事和女性文学等文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作家擅长将都市叙事与性别书写紧密地结合在同一作品中,《长恨歌》即是典型一例。笔者以此小说文本为例,试图探寻王安忆城市与女性同构书写中上海和女人的关系,浅析小说中呈现的女性上海
上海に生きた日本人看護婦女と關係醫療機關:1894年から1945年まで
作者: 范亚云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   日本居留民   日本女性   医疗机关   日本护士  
描述: 1894年后,上海租界逐渐出现了职业女性的身影,这当中不乏生活在上海的日本女性。据统计,生活在上海租界的日本职业女性之中,护士所占比例最重。近年以来,中日两国学者对上海日本人居留民史已有不少相关研究
民国时期上海的知识女性与大众传媒:以女性刊物为中心的研究
作者: 李晓红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   晚清民国   话语权力   大众传媒   知识女性  
描述: 本文主要依据民国时期的报刊杂志,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研究清末至民国时期上海的知识女性与大众传媒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现代知识女性成长的过程。全文共六章,约19万字。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居于
简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上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上海   医保定点药店   漕河泾开发区   医疗机构   违法执业行为   宝钢教育基金  
描述: 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上海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受表彰;宝钢教育基金增资到1亿;“国栋慈善助学基金”成立;超低温保存猪胚胎国内首获成功;违法行医将受处罚;新增38家医保定点药店;上海启动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第一段]
专业社会工作对妇女组织介入
作者: 李洪涛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妇女问题   崇文区   上海   妇联   妇女组织  
描述: 专业社会工作对妇女组织介入
加强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作者: 孟燕堃   来源: 上海机关动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机关   妇联组织   上海   基层党组织   先进性建设   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  
描述: 一、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是加强妇联组织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是增强党的凝聚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凝聚力”就是一个有没有团结、影响、引领妇女和各类妇女组织形成对共同理想、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万众一心跟党走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不断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是妇联工作的总抓手。[第一段]
回到女性的“生死场”:对黄心村《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作者: 王羽   来源: 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上海   家庭   女性文学   战争   商业  
描述: 黄心村的《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是一部以女作家张爱玲为中心剖析沦陷时期上海女性文学和文化现象的力作。作为一项带有鲜明的海外学术烙印的研究成果,该书具备显而易见的优势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