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彩墨女性人物画之创作研究
-
作者:
谢佳文
来源:
长荣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人物画
彩墨画
-
描述:
本創作研究主旨在針對中國繪畫發展過程當中,彩墨女性人物畫所表現出的中國華夏文化特色及其對於整個中國繪畫領域的影響及自身的演變來加以討論。在文字研究部份,希望藉由對於整個中國彩墨女性人物畫的演變及創作發展過程來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所形成的女性審美觀,及當時對於社會禮教的規範等等的文化與社會經濟等因素對於後世的中國繪畫所造成的影響。 在創作實務方面,以過去前人之相關理論及創作經驗為基礎,並以東、西方兩種相異的繪畫觀點來加以比較,從中獲得個人的創作理念與發展空間,做為筆者個人在創作方面的發展根據,並且進一步發展
-
莫迫桑中短篇小说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王尧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莫迫桑
蛮子大妈
叙事理论
羊脂球
女性人物形象
-
描述:
居易?莫迫桑作为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的著名作家,创造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漂亮朋友》《一生》等都是他笔下的名篇,但是他最大的成就来自于他写下的300多部中短篇小说,他与欧亨利等人并称为世界
-
《圣经》女性人物塑造叙事策略中的性别意识
-
作者:
冯晓娟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复
聚焦
《圣经》
声音
性别意识
-
描述:
本文通过审视《圣经》旧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从叙事学角度研究了叙事策略与女性主义理论中性别理论之间的关系。作者对《圣经》旧约相关文本的三个叙事策略即叙述声音、叙事聚焦和重复与性别意识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揭示出不同形式叙事策略掩盖下的男权至上意识形态。 首先,在对叙事声音的分析中,笔者认识到三种声音体现出的男性中心意识形态。其中,作者型声音又分为外显作者型声音和内隐作者型声音。外显作者叙述声音通过直接评论的方式维护男性人物,将女性定义为从属于男性的符号;内隐作者叙述声音默默无声地“客观”讲述,认为女性理所应当
-
女性身份的重构:A.S.拜厄特《占有》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吉静静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现代女性主义
《占有》
拜厄特
身份重构
-
描述:
英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兼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1936—)在创作中展现出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思考。1990年布克奖获奖作品《占有》是拜厄特又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也是评论家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对这部“魔书”的研究包含了女性主义、原型分析、精神分析、叙事学等多种视角,却鲜有人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本文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恢复女性话语权和承认个体差异等思想在《占有》中的反映,揭示拜厄特重构女性双重身份的意图。本文由三部分构成:绪论、主体和结语。绪论对拜厄特的生平及小说艺术成就
-
空间并置,面容相似:对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空间性解读
-
作者:
吴梦霞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理论
神话空间
《占有》
当代空间
爱情观
维多利亚空间
进步
-
描述:
1991年A.S.拜厄特以小说《占有:一部罗曼司》获得了英国布克奖。该小说交织了爱情、侦探与文学理论界人士的生活百态。自问世以来,该小说获得了文学评论界的高度重视。当代批评家与学者随之从女性主义,神话原型批评及互文性等各种角度提出了不少阐释与解读。空间理论作为当代文学评论界兴起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文本批评方法,旨在打破时间在叙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空间作为叙事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文学文本中的重要作用。《占有》中并置与交织的三个空间——神话空间、维多利亚时代空间及现代社会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景观空间。与此对应的是,生
-
商务英语与商务汉语教材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分析
-
作者:
朱彤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务汉语教材
性别歧视
对比分析
商务英语教材
-
描述:
性别歧视的问题由来已久,无论是在西方或是东方国家的社会中,很多方面都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甚至在人们的思维中根深蒂固。而在社会活动过程中,语言是应用最普遍的沟通媒介,也最容易受到其使用者的思想的影响。由此看来,性别歧视在语言中,例如汉语、英语中,也有明显的体现。这一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他们做了很多相关研究。这其中,外语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国内外有一些学者专门调研英语教材(主要是针对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的英语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国内也有研究语文和英语课本中性别歧视情况的先例。虽然数量
-
性别权力关系的颠覆:从操演论看《兔子富了》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高雪琴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厌女症
性别颠覆
女性主义思想
-
描述:
约翰·厄普代克(1932.3.18—2009.1.27)是当代美国文坛当之无愧的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成名作兔子四部曲的问世,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界的地位,并荣膺多部奖项。其中《兔子富了》一书曾获得美国三项重要奖项: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评论界奖、普利策奖。几十年来,国内外评论界围绕厄普代克及其兔子四部曲已经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研究成果已硕果累累,但专门围绕《兔子富了》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从女性主义角度的研究则少之更少。鉴于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前两部小说对女性的负面描写,有评论家通过研究认为厄普代克是
-
论《一千英亩》中吉妮的自我构建
-
作者:
陈肖依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千英亩》
关系自我
自我构建
独立自我
吉妮
-
描述:
丰富的女性人物心理刻画是《一千英亩》非常突出的特点之一,本论文运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批评视角,特别是南茜·乔多罗的“独立自我”和“关系自我”概念分析了吉妮的觉醒和自我构建,并论证其心理成长过程的复杂性。传统精神分析理论把人的心理发展看成是一个与他人逐渐分离的过程,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家乔多罗则认为这种发展观忽略了另一个关系技能的发展。她引用了客体关系理论中的“关系自我”概念,认为它应该与独立自我保持平衡。她主张,这两个方面对自我健全发展至关重要、缺一不可。《一千英亩》中,吉妮一开始只有“我们”的概念,总是将自己
-
论《都柏林人》中女性主体性的建设
-
作者:
甘玉芳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女性主体性
《都柏林人》
女性主义
-
描述:
詹姆士·乔伊斯,爱尔兰小说家兼诗人,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二十世纪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在这个由十五个小故事组成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里,乔伊斯第一次开始关注他的故乡都柏林的风土人情。更值得让人关注的是,在这部探索都柏林人生存状况的作品中,乔伊斯也描绘了一个丰富的女性世界。这些女性虽然身处都柏林瘫痪的边缘地带,没有话语权,但是在文本的深层次,作者却赋予了她们女性主体性的地位。为了探讨女性是如何失语,成为第二性,以及作者又是怎样从文本的深层次赋予了她们女性主体性,本论文从女性主
-
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婢女形象研究
-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言小说
贞节观念
清代文学
婢女
伦理道德
艺术功能
-
描述:
自唐代传奇始,婢女这一人物形象就在文学作品中被大量抒写,并且为后世婢女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清一代,文言小说创作蔚为大观,出现了许多颇具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文言小说作品集,其作品里所描写的婢女形象也逐渐成熟和丰满起来。清代处在封建社会晚期,封建集权统治经过鼎盛而后衰落,奴婢制度在这种盛衰浮沉之际空前强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婢女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其形象本身必然也出现了一系列时代特点。与清之前代相比,清代婢女不仅在数量上超越,就其作用,有的也跳脱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线索等传统模式,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