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独立自我】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压迫中寻找自我——从布兰琪和萨拉菲娜看田纳西·威廉斯的女性观
-
作者:
陈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他者
女性观
独立自我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之一,为美国戏剧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描绘布兰琪·杜波依斯悲剧女性人物形象而家喻户晓。而随着女性的觉醒和女性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威廉斯笔下的女性人物命运出现了转折。威廉斯的第一部爱情剧《玫瑰纹身》中的萨拉菲娜就是从反抗中找到了自我并获得了幸福。威廉斯认为,女性即使作为他者在父权制社会中被压迫、处于从属的地位,然而采取合理的反抗也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本论文试图运用存在主义女
-
追寻自我:《安娜·克里斯蒂》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朱云娜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安娜
独立自我
《安娜·克里斯蒂》
女性主义
-
描述:
《安娜·克里斯蒂》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3)早期剧作中较有名的一部,并于1922年获得普利策奖。安娜是该剧的主人公,其人生变迁构成了故事的主线。故事伊始,无助的安娜被农场的亲戚收养,身心遭受了极大的摧残。被表兄强奸后,安娜逃到了另一座城市,熟料却沦落风尘。妓院被警察查封后,安娜别无选择,只好投奔当水手的父亲。父女海上重逢和海上美好的时光使安娜仿佛获得了新生,强烈的自我意识突然被唤醒了。为了追求独立自我和真爱,安娜开始了勇敢的反叛。安娜的遭遇使我
-
论《一千英亩》中吉妮的自我构建
-
作者:
陈肖依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千英亩》
关系自我
自我构建
独立自我
吉妮
-
描述:
丰富的女性人物心理刻画是《一千英亩》非常突出的特点之一,本论文运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批评视角,特别是南茜·乔多罗的“独立自我”和“关系自我”概念分析了吉妮的觉醒和自我构建,并论证其心理成长过程的复杂性。传统精神分析理论把人的心理发展看成是一个与他人逐渐分离的过程,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家乔多罗则认为这种发展观忽略了另一个关系技能的发展。她引用了客体关系理论中的“关系自我”概念,认为它应该与独立自我保持平衡。她主张,这两个方面对自我健全发展至关重要、缺一不可。《一千英亩》中,吉妮一开始只有“我们”的概念,总是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