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探究
-
作者:
汪婧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灵与肉
自叙传小说
郁达夫
-
描述:
在写作过程中,郁达夫往往把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作品,其小说中那种阴郁、迷乱的生活情景也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真诚、勇敢而又放纵,把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提升到艺术的诗性高度,形成了混乱而又奇特迷人的精神世界。郁达夫在那个世界里,体会他自己的以及社会的苦难与悲情。因此,读过他作品的人都能感受到郁达夫那种深刻的悲情倾诉和精神磨砺,和其小说在阴暗、沉沦的阴郁气息中所透露出来的特殊的美感。作为时代与个性碰撞的产物,其作品深刻揭示了人类内心的欲望及其阴郁气质,读之令人感触良多。本文从社会文化分析的角度入手,首先在比较的
-
轻逸而沉重的飞翔—陈谦小说论
-
作者:
陈桂芳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寻找
陈谦小说
沉重
轻盈
理性
-
描述:
追寻自我、实现自由的飞翔,一直是陈谦笔下的新移民女性人物所渴求的理想姿态,为了实现这一轻盈的生命姿态,她们执着地展开寻找之旅。而寻找的愿望一旦蕴之于心,便会形成多样的冲突和困境,如来自恋人或丈夫、母亲、姐妹等人伦维度的牵绊与约束,更有沉重的历史记忆与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这些因素使得自我追寻与灵性飞翔面临着诸多沉重的阻碍,因此她们的寻找姿态便在“轻逸”与“沉重”之间悬荡。这种“沉重”的重围和背景,使得人物对于飞翔的内在诉求及其追寻的姿态摆脱了一般的轻浮与做作,并使得文本直指女性矛盾复杂的生存困境。本文同时深
-
任碧莲小说中第一代华裔女主人公“空间”研究
-
作者:
杨欢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空间
个人空间
家园空间
女性
-
描述:
二十世纪的“空间转向”引发了人们对空间的关注。列斐伏尔提出了空间的生产性这一抽象的空间意义;他认为社会空间不仅能够生产人际关系,同时人际关系亦可影响空间的性质。福柯提出了空间权力理论,认为空间的所有是权力的象征。在此基础上,索亚发展了前人理论,提出了“第三空间”概念;他认为在物质与精神空间之上,还存在一个包罗万象的第三空间。 华裔美国作家任碧莲的三部小说《典型的美国佬》(1992),《爱妾》(2005)以及《大世界与小城镇》(2010)中都描述了第一代华人女性移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本论文以上述空间理论为视
-
从权力与话语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
-
作者:
王美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话语
权力
话语权力
莫里森
-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少数族裔文学研究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越来越重要。王家湘提出美国黑人文学的诞生比起任何别的民族文学来要艰难得多,但它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显得最为成熟,成就也最为显著。其中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就值得我们关注。她的作品深切关注美国非裔女性的生活经历、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并以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不同的非裔女性如何在白人的世界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当文学话语与福柯的权利和话语理论联系在一起时,文学作品便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和走向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本论
-
女性主义视角下《到灯塔去》中的两位女性人物
-
作者:
梁
王莹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吴尔夫
英国小说
人物塑造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研究强调具体的情境,即具体的事例、场景、场合。也就是说,女性主义的观点认为抽象地谈论艺术作品本身的对错是无意义的,而必须结合到作者本人的动机、作品展示的场所及其带给一般观众的普遍印象等来进行分析。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在其小说《到灯塔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简·萨默斯的日记》里中老年女性的生存困境
-
作者:
赵飒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简·萨默斯的日记》
困境
老年女性
中年女性
-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文坛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在她众多作品中,女性问题一直是其关心的重点。《简·萨默斯的日记》(1984)就是一部描述女性生活的作品。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已经颇有建树。本文旨在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简·萨默斯的日记》里现代中老年女性人物的困境与出路进行分析,并探究了莱辛女性观念的新发展。首先,作者介绍了女性主义的基本知识以及它在女性地位的改变和促进女性写作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作为一名女性作家,莱辛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女性主义的重大影响,同时她也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接下来,作者
-
革命与情感:茹志鹃作品论
-
作者:
王辰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革命
情感抒写
茹志鹃
-
描述:
在当代女作家中,茹志鹃并不光芒四射,却是极有代表性的一位。她的创作生命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步步前进,期间的褒贬毁誉都带着浓重的时代印记。然而,茹志鹃又不是一位甘心被时代大潮所淹没的人,她并没有成为政治的传声筒,而是在众口一词的话语形态下默默坚持着自己的创作个性。正因如此,茹志鹃的文学价值不应该被评论家们所淡忘。在茹志鹃的生命词典中,“革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词语。她的早年生活伴随着贫穷和流离,直到她进入新四军的队伍,才真正有了“家”的感觉,1943-1949年的革命经历不仅锻造了茹志鹃行人做事的风格,也成为
-
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钟形罩》中的精神危机
-
作者:
徐国梅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尔维娅·普拉斯
《钟形罩》
精神重生
精神危机
-
描述:
西尔维娅·普拉斯作为美国自白派女诗人之一,在美国文坛上享有盛誉。她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作品也越来越受到评论界的关注。《钟形罩》是普拉斯惟一的一部小说,它被称为“第一部塞林格风格的女性小说”。这部小说反映了一名女大学生梦想幻灭、寻找自我的悲剧过程。毫无疑问,普拉斯的卓越诗才为小说带来了一种感性的、诗意的魅力。迄今为止,对《钟形罩》的评论重点在于其死亡主题、成长主题、女性主义等,而对普拉斯在写作之初就已提出的关注女性精神危机的主张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女性精神危机为切入点,从女主人公埃斯特的
-
“可见的女性”—李玉女性电影研究
-
作者:
孟晶晶
来源:
上海戏剧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空间
李玉
镜头
意象
-
描述:
新世纪以来,女性导演的创作层出不穷,呈现出女性创作欣欣向荣之势,但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却极为少见。李玉是一位不可忽视又极具个性的女导演,她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国际上频频获奖使她备受关注。2011年,李玉的新作《观音山》参展东京电影节获得好评,范冰冰也凭借此片摘得最佳女主角的桂冠,李玉再次被推到公众关注的焦点上。李玉的电影在中国女性电影创作中展现出独到而新颖之处,她借着年轻女性导演的锐气、对女性本体的自觉关照、鲜明的女性视角创作出国内极为稀少的女性电影,为中国女性电影助跑。国内电影学界对李玉影片现有的研究
-
心灵回归与生命自由:论莫言散文
-
作者:
崔彦
来源:
渤海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虚构与真实
故乡情结
莫言散文
童年记忆
规范与个性
-
描述:
这是一个产生鸿篇巨著的时代,小说的繁荣是当代文坛一个醒目的现象。在小说领域,莫言自创作之初就成为了评论家关注的焦点。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莫言的作品便不断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在其构建的小说王国内,他尝试着各种文学叙事模式,坚持使用独特的语言和倡导平民化的写作。从最初发表的《透明的红萝卜》(1985年)到最近出版的《蛙》(2009年12月),莫言共创作长篇小说11部,中短篇小说更是数以百计,有关其小说的研究论文、专著、各种资料也是数目繁多、层出不穷。关于其小说研究也已经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比如有对其小说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