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绣在屏风上的鸟——《革命之路》与《结婚十年》中女性形象对比
作者: 李帅旗   来源: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婚十年》   父权制压迫   《革命之路》   女性主义  
描述: 在父权制婚姻中,女性的命运是相似的。《革命之路》中的爱波与《结婚十年》中的苏怀青都被禁锢在婚姻的牢笼中,想要逃脱却反而更快地走向死亡。虽然在纵向的命运轨迹上,爱波与苏怀青呈现出一致性,但在具体的逃遁过程中,二人的反抗行动却出现巨大的裂痕,这与她们所处的历史阶段、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以及创作者的性别立场有着莫大的关系。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以《美狄亚》、《玩偶之家》和《革命之路》为例
作者: 侯建芳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玩偶之家》   《美狄亚》   《革命之路》   男性视角  
描述: 美狄亚、娜拉以及爱普莉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西方女性,她们的故事也迥然不同。但三者均为男性作家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且作家都被誉为在维护女性权益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尝试细读文本,对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再次予以解读。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革命之路》
作者: 屠献芳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革命之路》   性别身份   女性主义  
描述: 理查德·耶茨,是美国“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其处女作《革命之路》于1961年出版并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2008年底,改编自该小说的同名电影斩获金球奖,使这部小说再次受到读者的青睐。评论界普遍将它看作是一部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社会现实的小说,大多着眼于“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但迄今还未有人关注小说中几位女性的生存困境及其原因。因此本文尝试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用文本细读的方式重新解读《革命之路》,以期对该小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为研究理查德·耶茨和他的作品打开一个新的视角。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