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572 条
-
从《女子世界》看晚清女性的身份建构
-
作者:
邱利平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子世界》月刊
国家
身份
个人
女性
-
描述:
创刊于 1904年的《女子世界》,是一个处于救亡图存时代语境下的产物,它以其激烈的言辞主张男女平等,抨击封建礼教,鼓吹政治革命与家庭革命并举,为塑造能宜家救国的新女性形象积极地建言献策,成为辛亥
-
《牡丹亭》与《红楼梦》的两种关怀:「情」与「女性」
-
作者:
王月华
来源:
国立中山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情
关怀
女性
-
描述:
本文以《牡丹亭》與《紅樓夢》為材料,置之於中國明清女性研究的版圖上,借「情」與「女性」之相承轉化的書寫,證明文本乃為作家建立人文關懷之鉅作。研究動機在於:第一、現代研究路向有整合的趨勢,傳統文本與現
-
逾越传统女性伦理的温婉绝唱
-
作者:
夏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伦理
凌叔华
温婉
小说
女性
-
描述:
凌叔华是五四时期崛起的“第一代女作家群体”[“第一代女作家群体”是指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6)期间登上文坛的女作家。她们的小说题材多以女性为中心。]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文学生涯长达60
-
试论王尔德爱情悲剧的美学意味
-
作者:
雷微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意味
王尔德
爱情悲剧
死亡
女性
-
描述:
作为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创作体裁丰富,涉及诗歌、童话、小说、戏剧等。在这些作品中,王尔德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美神”意味的女性形象;但所有贴上“美神”标签的人物在被神圣爱情光环
-
从空间转换看丁玲小说中女性的“扑火”之旅
-
作者:
董珊珊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转换
飞蛾精神
丁玲
存在
女性
-
描述:
丁玲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大量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充分展现了被历史遮蔽的女性生存真相和生命本真。本文把外部批评和文本批评相结合,从女性空间转换的角度,力图以一个综合性的立体结构组织
-
柔石小说创作新论
-
作者:
窦兴荣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柔石小说
创作模式
人道主义关怀
知识分子
女性
-
描述:
提到柔石,人们似乎自然会想到他的革命家身份,可是他的小说成就也同样应该受到人们的瞩目。以前对柔石小说的研究并没有形成大的规模,近几年来由于其它文学形式的介入,人们才开始又重新认识这位作家,而他的作品也慢慢被大家所熟知。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他的小说进行重新审视。文章分三章:第一章,创作主线:人道主义关怀。在柔石的很多小说中,都体现出了这种人道主义关怀,甚至可以说柔石小说中的一条创作主线就是人道主义关怀。柔石接受的是俄罗斯版本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柔石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托尔斯泰这种人道主义思想的信仰。托尔
-
美贞姬短篇小说研究——女性人物的命运和精神世界探索
-
作者:
張婷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活
精神问题
小说
吴贞姬
女性
-
描述:
本文以韩国现代小说“巨匠”的女性作家吴贞姬的短篇小说为对象。根据作者创作的时间和主人公的年龄将小说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分类,并根据他们的命运和经历,进行精神分析,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吴贞姬是一位十分关注
-
论茅盾小说的女性审美
-
作者:
蒋朝群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身份
茅盾小说
男性意识
女性主义
女性
-
描述:
本文以茅盾小说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探询作家创作这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审美心理结构、叙事策略以及人物的美学意义。结合心理学、叙事学、人类学、社会学、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的交叉与融通,来观照作家笔下的女性
-
女性—两性—母性:论张洁小说《无字》的性别意识
-
作者:
贺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性
两性
悲剧命运
性别意识
女性
-
描述:
本文主要论述了张洁的小说《无字》三部曲中的性别意识。这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是非常突出的。本文试图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出发,通过分析四代女性和其他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探讨张洁的女性意识的变化。《无字
-
论张炜新世纪小说创作的转向
-
作者:
何辉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理想
欲望
人格
转型
女性
-
描述:
在当代文坛,张炜凭借着对文学的严谨态度和不懈追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坛奇迹,同时也成为评论界长期关注的焦点。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创作中,张炜以对苦难的书写和对道德的弘扬、对社会世俗的批判而获得了广泛的影响,众多评论者也多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作品、研究作家。的确,张炜身上有着浓郁的知识分子救世情怀,面对着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以及工业化的大举入侵所造成的人们价值观的混乱,张炜以力挽狂澜的豪情,高举着“道德理想”的旗帜,在随波逐流的浩荡人群中展示着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铮铮铁骨。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张炜的创作发生
<
1
2
3
...
39
40
41
...
56
57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