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572 条
-
王照圆研究
-
作者:
于少飞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文学
王照圆
郝懿行
经学
女性
-
描述:
清代女性文学大盛,名家辈出,著作如林。王照圆作为清代著名女经学家、文学家,在清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声誉,臧庸曾赞道“当代女师,一人而已”。照圆祖籍山东福山,其家族在历史上诞生了封疆大吏王骘、王检和王兆
-
《再生缘》研究
-
作者:
谭丽娜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再生缘》
传播
艺术
孟丽君
接受
女性
-
描述:
《再生缘》是清代乾隆时期一部杰出的弹词,被陈寅恪誉为“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郭沫若更将其与《红楼梦》并称为“南缘北梦”,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从女性与
-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
-
作者:
姚金笛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氏家族
诗歌
曲阜
文
交游
词
女性
-
描述:
曲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文化传统悠久,文化根基深厚、积累丰富。曲阜孔氏自始祖孔子世居此地,至清一代,绵延两千余年。有清一代,曲阜孔氏人丁兴旺,科甲相继,簪缨不绝,文人辈出,诗人、词人纷纷涌现,先后出现作家170余人,诗集、文集、词集180余部,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诗文创作家族集团,出现了群星闪耀的创作奇观,独领曲阜地区文学风骚。其家族作家之多、诗文作品之富、绵延时间之长,在家族文学历史上也是极为突出的。在为数不多的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从原始文献材料出发,对清代孔氏家族诗文创作进行分析,论述其在
-
清末民初女性西游与文学
-
作者:
刘峰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镜像
留学
欧美
妇女报刊
女性
-
描述:
中国历史上的“清末民初”是一段较为敏感和复杂的时期,女性西游是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系列历史事件之一。在这个现实进程中,女性的文学创作是一个文本事件,也可以说是一种话语建构的过程。在几近五十年的时间
-
建构美国黑人出路的新思路: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小说《紫颜色》
-
作者:
万晓船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非裔美国人
模拟
第三空间
女性
杂糅
-
描述:
在20世纪前半叶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从70年代开始,黑人女性文学开始兴起并走向繁荣,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分支。大批的非裔女性作家涌现文坛。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揭示黑人文化传统,激发美国黑人及黑人女性
-
清代孔氏家族女性诗人诗作综考
-
作者:
董倩倩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氏
家族
诗人
清代
诗作
女性
-
描述:
清代孔氏家族女性诗人群体①在中国古代文坛上占据着特殊地位,其人数可考者达三、四十人,可考诗作达三十余部,作品共计有千余首。其代表诗人有颜小来、孔丽贞、孔璐华、孔素瑛、孔传莲、孔广芬、孔宪英、孔淑成
-
中国女性翻译与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的比较
-
作者:
王秀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荒山之恋》
翻译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孔慧怡
女性主义
女性
-
描述:
女性与翻译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外翻译理论及实践中,原作者、原文常被比拟为男性、阳性、主动的,而译文、译者却被比拟为女性、阴性、被动的。翻译和女性常被置于边缘位置,这既是对女性的轻蔑,也是对
-
从同源压迫到协作共知——凯特·肖邦《觉醒》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白莹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协作共知
《觉醒》
同源压迫
自然
女性
-
描述:
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巅。《觉醒》写作风格独特娴熟;叙述手法复杂微妙。因其颂扬了19世纪女性勇于对男权社会传统准则的“离经叛道”,以期取得女性人格独立;自我意识凸显而在出版伊始备受非议,惨遭封杀
-
汉魏六朝女性著述考论
-
作者:
庄新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论
著述
隋代
汉魏六朝
女官
女性
-
描述:
汉魏六朝女性文学,上承先秦,下启唐宋,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女性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考察、研究,应以尽量翔实而可靠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立论的依据。纵观汉魏六朝时期的女性作家及其
-
三维视野与张爱玲的国民性观察和审视
-
作者:
杨亮辉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传统
国民性
视野
现代
女性
-
描述:
张爱玲是一位融现代、传统与女性身份于一身的作家,这三个方面又各自形成了她的西方视野、本土视野和女性视野。本论文通过研究她在现代、传统、女性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进一步研究她在各个维度的视野下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