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梅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佳琦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历史语境   艺术价值   梅娘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梅娘像是一枝清新素雅的梅花开放在政治经济环境如寒冬般严酷的东北沦陷区。梅娘不仅是家乡沦为日本殖民地的亲历者,更用细腻的笔触在小说中描绘出当时的社会图景而成为了殖民历史的记录者。对于和自身有着相似特质的女性,梅娘在作品中给予了更多的关怀,因此在作品中众多有着鲜明特性的女性形象被呈现出来。她们中有勇敢自主的知识女性形象,有慈祥温暖的母亲形象,也有养尊处优、性格泼辣的嫂子、婶婶等形象。无论哪一种女性形象她们都面临着艰难的社会生存环境,是生活在沦陷区灰色天空下不幸的女性。在这种特殊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心态下,梅娘打破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塑造及问题对策的研究
作者: 应莹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广告   塑造   对策   问题   女性形象  
描述: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以雨后春笋般的势头应运而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中,电视广告由于其独特的视听特性——直接的感官体验,对电视受众的消费理念甚至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认知都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论文主要选取了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湖南卫视、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多家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广告和近几年在全国公益电视广告评选中获奖的公益电视广告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分析。在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重要文献的基
《楚天都市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王玉梅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社会新闻   刻板成见   楚天都市报   女性形象  
描述: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女性的意识不断觉醒。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大众传播学理论在全球学术领域的拓展,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女性主义媒介研究诞生。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后,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开始走向中国,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总体而言,女性在社会新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研究社会新闻能更好地反映媒体是如何塑造女性形象的。本文选取《楚天都市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并截取一定时段的报纸,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选取的样本具体分析,希望得到《楚天都市报》社会新闻中反映的女性形象,并利用社会
清末民初木版年画中女性形象的变化研究
作者: 陈佳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外来文化   木版年画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木版年画,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源于原始宗教,形成于宋代,至明清达到发展高峰,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反映了世俗生活状态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民俗等息息相关,具有较高的史料和研究价值。清末民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新旧制度在此交替、中西思想在此交融、社会的巨变影响到了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历史转折期,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社会角色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清末民初的木版年画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角色,服饰妆扮、精神面貌的变化为我们
毕加索与达利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
作者: 张倩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比较   毕加索   达利   女性形象  
描述: 毕加索与达利,虽然都是西班牙人,都继承了西班牙热辣、张扬的民族风格,但是就二者对于女性的态度和以女性为背景创作的艺术作品而言,他们二人却各自展现了自己不同的意识态度和创作风格。毕加索的生活和创作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女人的陪伴,不同的女性引领着毕加索开拓全新艺术风格。在毕加索创作的以女性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他先把女人和艺术都敲击的支离破碎,然后再把他们重新整合,给予他们新的生命与绽放。与毕加索不同的是,达利一生的艺术创作也始终有女人的陪伴,只不过这样的女性只有一位,那就是他的妻子加拉。加拉是达利艺术创作中唯一的
被建构的美丽——女性主义视角下明至民国瓷器上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王晓凡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视角   价值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瓷器  
描述: 陶瓷文化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陶瓷研究在近几年来呈速热状态,涉及陶瓷的各个方面,纹饰研究也是其中之一。人物纹饰作为陶瓷纹饰重要的内容,显然也常常被人提及。瓷器上的女性形象,或婀娜多姿,或恬静端庄,或优雅大方,具有审美价值。 女性形象是一个社会侧面的展示,展示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史的变迁。透过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窥探到一个社会的发展变迁。在陶瓷上的女性形象中,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启发。 在当代,女性形象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话题,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解读,女性形象在性别主义视角中会出现什么样的设定,都是有一定
元代婚恋剧与唐代婚恋传奇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作者: 韩梅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代婚恋传奇   个性   共性   元代婚恋剧   女性形象  
描述: 唐代婚恋传奇和元代婚恋剧都塑造了姹紫嫣红、光彩夺目的女性群体形象,对后世文学尤其是明清文学人物塑造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将唐代婚恋传奇和元代婚恋剧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从女性形象塑造类型化和艺术手法相似性来分析二者塑造女性形象共性,从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和婚恋意识变化来分析二者塑造女性形象的区别,对唐代和元代文学中涉及婚恋题材的女性形象做一个深入、全面和细致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元代婚恋剧和唐代婚恋传奇创作概况。从创作思想倾向、创作阶段、作品数量及题材来源来分析元代婚恋剧与唐代婚恋剧创作概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他者”:《偷盗》中女性形象之分析
作者: 杨菲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偷盗》   他者   女性形象   失败  
描述: 《偷盗》被创作于大正六年,是芥川王朝故事系列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对于当时初登文坛不久的芥川来说,是一部野心之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芥川本人对于完成后的作品并不满意,为其打上了“未完成”“失败之作”的烙印。虽然之后芥川对其进行了常年不懈的修改,但除了初刊以外,芥川在世期间没有被收录到任何作品集中,且由于作者本人的恶评,很长时间内都未能得到正当的评价。从1971年开始,以海老井英次的评论为契机,《偷盗》这部作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重获重视,但对于《偷盗》之所以创作失败的原因,则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本文试图从
倩影照浮华:浅析民国时期都市风俗画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谭媛元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风俗画   民国时期   现代艺术   月份牌   女性形象  
描述: 林风眠曾提出了“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主张①”而民国时期的都市风俗画正是在西化潮流与政治变动的背景下表现出了一种中西融合、从传统到现代转化的创新意识。同时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②”,艺术家生活的环境和思想意识不同,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必然不尽相同。民国时期的画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代的影响,在保留传统艺术意蕴风采的同时也追求与现代艺术同步的特点,此时期盛行的都市女性形象,其形象真实的勾勒出当时都市女性生活的基本风貌。女性在旧美与新尚、传统与现代、本土和西方、私人领域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和
从内容分析法看瑞丽杂志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黄曦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杂志广告   大众消费文化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描述: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大众传媒发展迅速,在此过程中,传媒所承载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论文使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分析研究了女性时尚杂志的代表“瑞丽”杂志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化。<br> 论文通过研究具有意见领袖称号的瑞丽杂志广告,来发现并分析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杂志-瑞丽杂志如何通过广告来展示和塑造中国当代的女性形象的变化。本文选取了从2010年到2012年3年的27本瑞丽杂志,每年9本,作者采用内容分析法的量化分析方法,首先对广
< 1 2 3 ... 96 97 98 ... 151 152 15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