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写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82 条
-
张扬与遮蔽——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反思
-
作者:
尹秋群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扬
反思
女性写作
20世纪90年代
遮蔽
-
描述:
基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由欣欣向荣走向逐渐冷清的现实,笔者试图从女性文学写作姿态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进行反思。即分析女性文学用张扬女性意识的写作姿态介入文学写作的原因与表现,指出其产生的不良后果,探讨实现女性文学真正目的恰当方式。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张扬:对遮蔽的反抗”,主要梳理了女性长久以来被遮蔽的历史,分析了女性意识全面觉醒的原因,并概述了90年代女性文学以高涨的热情与张扬的写作姿态反抗男权中心话语遮蔽的种种努力。第二章:“重陷遮蔽:张扬之后的尴尬”,主要指出女性文学
-
沦陷时期北平的女性写作
-
作者:
罗锦贤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北平
女性写作
妇女杂志
沦陷时期
-
描述:
本文以沦陷时期北平的女性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从女性婚恋、女性教育与职业两个方面加以考察,希望阐明:此时的女性写作在沦陷区严峻的生存环境下,如何继承和发展“五四”女性文学传统?如何对妇女解放问题进行艰难探索? 据此,本论文分为以下三章: 第一章,分析沦陷时期北平女性写作中的女性婚恋主题。她们继承了“...
-
在黑夜里穿越与飞翔
-
作者:
李萱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梦
自我
失语
逃离
女性写作
-
描述:
“梦”作为人类的一种复杂的精神与生理现象,是文学文本中一个重要并值得重视的现象,它完全可以成为文学研究者打开文学的一扇新的窗口。我在阅读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小说的过程中,发现“梦”在其中经常出现,并且衍化为很多与“梦”的特质相类似的梦幻、象征、隐喻以及梦呓化的语言和形式等与“梦”相关的变体,这些微观之“梦”充斥文本,与女性的思维方式、生活体验以及文化层面的宏观之“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梦”可以说是一把解读新时期以来女性小说以及打开女性心门的钥匙。沿着“梦”的通道,我们不仅可以从女性生活层面的微观之“梦”顺
-
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的征侯研究
-
作者:
吴宏凯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文化语境
商业化语境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中国传统女性文学因子的生长、和西方外来女性意识的激发,使中国
女性文学在这百年之中得到了快速生长。九十年代的文化语境,使女性写
作在不同维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二十世纪末文学园地的一朵奇
葩。本文力图进行的是对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进行现象研究,从写作者与
九十年代的商业化语境的关系进行把握,捕捉其内在脉络,看其如何与这
个时代相互融合、表达拒绝,又是如何企望超越。
轻舞飞扬:“小女人”与“类言情”作为九十年代商业化文化语境中
-
在追溯中前行
-
作者:
姜锐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系史
母亲形象
双重书写
母女关系
女性写作
-
描述:
女性文学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轫以来,历经被遮蔽、被分化、被湮没的命运,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达到空前的繁荣,一些女作家不再满足于追问“女人是什么”和“我是谁”,她们开始追问“我从哪里来”,试图用文学的形式书写出关于母亲的历史,于是出现了“母系史”的创作。本文首先回顾了“母亲”形象在现当代女性文学史上一路演变最后在九十年代被彻底颠覆的过程,从几个典型的文本出发来概括母亲谱系的面貌,并以男作家想象的“女性史”为参照,强调这一创作的女性立场。然后通过文本所建构的“母性之家”中母女关系的变化,梳理出一条女性从“长女”到
-
性别、种族、文化
-
作者:
刘心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美国华裔
女性写作
种族
性别
-
描述:
本选题以西方经典女性主义、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种族理论、后殖民理论和文化批评的相关成果为参照,选取有中国血统的美国女性公民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其女性主体性和文化身份的独特构成。本文围绕美国华裔女性文本中的性别、种族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了美国华裔女性主体的多元建构以及与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其对于西方经典女性主义和文化批评的建设性意义。
20世纪的女权主义以强烈的性别色彩和主体意识为妇女谋求解放,但是其单一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立场却导致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分化。与西方经
-
女性意识及其超越
-
作者:
王志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意识
超性别意识
女性文化的建构
女性写作
-
描述:
女性写作在90年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对20世纪以来女性写
作的历史延续,它必将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有所超越与突破,而且它对于消解
文本中的男权文化也有一定的意义。这也正是本文探究90年代女性写作的
必要性所在。在此,女性写作包含了多种可能性,既突现了强烈而鲜明的女
性意识,又超越了女性意识,从而呈现出开放的姿态。本文正是以此为线索,
试图对90年代女性写作进行整体的描述,揭示其深层的文化意义,呈清它
内在的发展趋向。全文包括三部分。
-
民主德国妇女文学作品主题和妇女形象分析
-
作者:
刘卫平
来源:
同济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主德国
西格斯
沃尔夫
克尔施
女性形象分析
女性写作
-
描述:
本文通过分析东德三位女作家—安娜西格斯,克里斯塔沃尔夫,撒拉克尔施—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女性形象塑造,试图挖掘三位女作家在她们生活的不同时代在促进女性觉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限于篇幅,本文仅仅把西格斯短篇小说《重逢》中的采丽娅,沃尔夫长篇小说《分裂的天空》中的丽塔和克尔施长篇报告文学《驯兽女》中的五位妇女形象作以分析和比较。在妇女形象的分析方面,本文注重分析作品中女性的性格和塑造女性形象的叙事手段。由于叙事体文学的手段是丰富多样的,所以在分析女性形象的过程中,注重分析一些能够显而易见区别三位女性的叙事手段。比
-
穿越性别壁垒的写作: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
-
作者:
孟玲玲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双性同体”
《到灯塔去》
《奥兰多》
弗吉尼亚•
女性写作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女性作家,而且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之一。作为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独特的女性意识贯穿于她的整个文学作品中。西方学者对伍尔夫研究一直如火如荼,时至今日,女性主义依然是伍尔夫研究的主要派别,长期以来对她的“双性同体”理论研究仍然褒贬不一。本论文系统深入地探讨伍尔夫的女性写作观与“双性同体”思想。创造性地结合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和当代性别理论研究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通过文本分析她的代表小说《奥兰多》和《到灯塔去》,揭示伍
-
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
-
作者:
潘建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体验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历史
性别差异
女同性恋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女作家,就是将其置于男性主导的英伦文学历史之中,她也不让须眉,是那最闪亮的几颗文学巨星之一。何以致此?我们认为,母亲的光辉,即她的以性别差异(sexual difference)为基础的女性主义思想,是她可以光彩夺目的重要原因。伍尔夫被西方女性主义者尊为先驱。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是性别差异思想指导下的女性历史观、女性文学史观、女性写作、雌雄同体、女同性恋等构成的理论共同体。她将这一理论全面引入文学写作与批评,改变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