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
作者: 于东晔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文化派生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翻译介绍到中国。此时中国女性的性别意识正从“男女都一样”的政治话语遮蔽下苏醒,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提供的批判男权秩序及文化的立场和方法,正与这种苏醒相契和,因而对中国的女性书写产生了极大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中国女性书写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批评的影响和对创作的影响。在批评影响中,由于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自身的开放性,以及八十年代中国的思潮流派热、方法论热,体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本论文采用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所提出的
论黄碧云小说的女性写作实践
作者: 陈瑜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言说   书写权力   女性写作   黄碧云  
描述: 黄碧云是香港九十年代的一位新锐作家,她的创作被多位学者看作是女性写作的一种范例。本文要研究黄碧云的女性写作实践。本文对女性写作提出一种新的理解,即认为女性写作是写作主体基于女性的立场/位置所进行的一种抵抗主导宰制意识的策略性行动。根据这种理解,文章从四个方面切入研究黄碧云的女性写作实践:一、研究其性别观念及写作理念;二、以其早期的小说集《其后》、《温柔与暴烈》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三、以其中期的主要作品《烈女图》为例,分析她的历史言说策略;四、以其后期代表作品《媚行者》为例,分析她在书写创作上的自
女性禁忌的破除与新时期女性写作
作者: 唐晓玲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禁忌  
描述: 本文从女性禁忌的破除这个角度入手,重点论述了以下 三个问题: 1.倡导有爱的婚姻:对女性不贞观念的冲击。笔者认为, 新时期女性写作对女性禁忌的破除,是从对封建
在追溯中前行: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的“母系史”创作
作者: 姜锐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系史   母亲形象   女性写作  
描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家族小说几乎都是以男性为主体,以“父-子”关系为中心,以“祖父-父亲-儿子”的传承为链条谱写的父系家族史,母系血脉链条在文学中长期被忽视、被割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张洁、铁凝、徐小斌等女作家创作的“母系史”小说连缀起在文学文化上被割裂的母系血脉链条。这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文学行为,一方面它介入世界和历史,关注包括妇女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命题,体现着女性对世界的使命感;另一方面她从旧的世界叛逃,从人性立场对男权社会中的妇女命运进行辨析,也用以个人名义传导的女性经验来对抗在男性文本中
当代中韩女性小说比较研究
作者: 陈铉美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性别批评   女性写作   双重角色  
描述: 而被认作19世纪社会文化批评的复兴。本文写作的理论背景与此有直接关系。性别批评在内容与方法上对传统批评的颠覆,波及文学活动各领域,它从性别角度切入文本,对作品形象、阅读接受、写作策略等文学整体流程各阶
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底层关怀
作者: 李扬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   底层关怀   女性写作  
描述: 女性写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多样的创作趋势。当女性作家从个人的房间走出来后,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现实社会,触及之远、忧思之深,超越了之前诉说一己欲望的女性写作。对她们而言,对底层群体的关怀既能紧跟时代变化,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又能实现文学视野的自我调整,重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为边缘的处境使得女性作家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底层的生存境遇,传达不一样的声音,可以说,女性作家对“底层”的认知和对自身性别的认知在情感上是同构的。相较于男性作家对苦难的血淋淋揭示,女性作家倾向于用母性的温暖来烛照现实的不幸,深入到底层群体的
五四女性写作的再叙述
作者: 张楠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写作   五四  
描述: 本文以90年代女性写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作为讨论的案例,通过“再叙述”这一文学史视角,讨论了90年代与五四女性写作的历史联系。并希望通过引入五四女性写作这一参照系来绕开女性主义研究的“高地”,发现90年代女性写作与现代文学史的密切呼应。 本文分为“再叙述的历史契机”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讨论了90年代的社会和文学环境对女性写作发展的意义——90年代发生的文学体制转轨为彼时女性文学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一情形与五四女作家的登场相类似。第二部分分析了两代女作家写作中共有的“女性意识”,即
走向中心: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研究
作者: 马睿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文化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抗拒型读者  
描述: 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最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批评理论之一。它既是一种文学理论和批评实践,也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念;它既是父权文化的产物,又是妇女运动的成果。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批评从边缘走向了中心,这一趋势一方面体现在文化思想的演变之中;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女性主义批评自身在方法论和文学实践上的发展和完善。这也是本文最初设置文化研究和批评研究两个部分的原因。
三个“女性文本”和一种话语诉求
作者: 张昊翔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语境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中国女性主义文论是伴随着上世纪末期中国大规模引进外来话语的潮流而发展和兴起的。同其他形形色色的话语体系一样,中国女性主义文论也经历了从单向接受到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女性主义文论一方面不间断地从外来批评话语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思想,另一方面努力寻找更好地将外来话语和中国语境相结合的方式。本文试图从西方批评话语、中国批评实践与中国创作实践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角度去深入探讨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女性主义”的建构努力。 本文在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在中国语境下中针对西方
论大众文化语境与女性文学写作
作者: 刘凡荣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大众文化语境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描述: 本文是对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与女性文学写作之间关系的探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兴起,大众文化迅速地在中国崛起,有关大众文化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90年代以来人文学科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与此同时,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及其文学理论的传播,中国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从张洁、张辛欣、池莉,到林白、陈染再到七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她们具有性别色彩的写作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大众文化一方面为女性写作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又因为其强烈的渗透性,借助于自身信息
< 1 2 3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