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书写】搜索到相关结果 54 条
-
不该湮没的战地私语——论《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的女性书写
-
作者:
唐婕
来源:
深圳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
女性视角
战争文学
女性书写
男权制
-
描述: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女记者、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之一。在此书中,作者采用口述实录的写作方式,从女性视角出发,记录了曾历经二战的苏联女兵们私人化的战争回忆。通过这部作品,阿列克谢耶维奇将女兵们眼中的战争呈现给世人,使她们的伤痛与诉求得以传达。虽然阿列克谢耶维奇本人还未公开表示对女性主义的支持,但从实际结果上看,她写作的出发点,以及作品本身,都是对女性书写的实践。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的女性书写进行讨论,并分析其价值与意义。第
-
20世纪90年代历史题材小说的女性书写——以《高阳公主》、《梦断关河》和《长恨歌》为中心
-
作者:
罗薇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存在主义
历史题材小说
创作语境
女性书写
-
描述:
20世界90年代,随着中国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的女性意识的日渐觉醒,她们开始以清醒的性别身份、女性的历史眼光进行历史题材小说的女性书写。这种书写既有着对女性生命经验和身体欲望等感性内容的描述,又有着对以往被忽视、歪曲的历史女性形象的纠正还原,同时也有着对历史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与剖析,充分展现了历史女性的生命意识和存在之思。这个时期的女性作家在冲破男性话语权的尝试与努力中,给予历史以全新的阐释,赋予历史题材小说以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并体现女性书写历史的勇气与智慧。在这样的历史使命无声的召唤下,出现了90年代历史
-
陈忠实《白鹿原》女性书写新探
-
作者:
连思齐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撕裂
群像
女性书写
失衡
作家焦虑
-
描述:
本课题《陈忠实<白鹿原>女性书写新探》以中国新时期长篇小说《白鹿原》中作家陈忠实对女性的书写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研究为核心,论文第一章,笔者首先归纳出三个表格:一是对《白鹿原》全书中涉及女性叙事的篇幅及比例进行统计;二是对《白鹿原》全书中关于女性故事的叙事手法进行梳理;三是将《白鹿原》与《静静的顿河》、《红楼梦》和《青春之歌》等古今中外名著进行比较分析,将《白鹿原》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如白灵、田小娥和白赵氏等等,在性格、命运轨迹上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和“典型故事”进行比照,归纳其“共性
-
压迫与反抗:库切小说《内陆深处》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张水莲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日记体小说
《内陆深处》
女性书写
女性主义
-
描述: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是继纳丁·戈迪默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南非作家。他以简洁含蓄的行文方式和风格多变的创作手法著称。在其作品中,边缘群体不仅是他关注的焦点,而且人在困境中的自我拯救更是他所希冀表现的重点。小说《内陆深处》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是库切发表的第二部作品。该部作品被置于日记体这一特殊的文本框架下,由一位女性采用一种亦幻亦实的方式讲述,痛苦地再现了在后殖民背景下,女性被拒斥的人生,同时表现了其驯服的外表下不甘沦为历史弃儿的幻想和抗争。小说主要讲述了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生活在内陆深处的白人老处
-
钟肇政小说创作论
-
作者:
赖一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肇政小说
客家文化认同书写
原住民书写
女性书写
史诗建构
-
描述:
钟肇政是台湾史诗建构开创者,光复后客家方言写作首倡者,光复后最早进行原住民书写、也是相关著述最丰富的作家之一,乡土派代表作家。出身于底层的钟肇政,秉持底层认同,坚持客家书写、女性书写和原住民书写。光复后钟肇政第一个提出客家方言写作,实践上主要是对词语进行纯化、提炼;他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客家民俗,把民俗与人物描写、故事情节有机结合起来;歌颂客家人的硬颈精神。钟肇政具有“双性同体”潜质,为台湾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做出历史贡献。其笔下的女性主体意识1950年代处于蒙昧状态,1960年代有了萌芽,1980年代
-
论苏童女性书写下对人性的思考
-
作者:
王永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童
意象主义
对抗冲突模式
女性书写
人性思考
-
描述:
苏童是成名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当代作家,由于他对女性的成功书写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他的女性书写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苏童的研究数量繁杂,但对其女性书写下的关于人性的思考研究不多,所以本文尝试对此加以研究。<br> 本文从三个部分展开:<br> 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苏童在女性书写中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苏童在女性书写中运用的叙事技巧。本部分从妓女化人物设置、非历史化的表达、女性-女性的对抗冲突模式和意象主义表现手法四个部分来解析苏童女性书写的叙述模式。通过解读文本得
-
从伤痛到弥合:当代美国华商女作家笔下女性文化身份的嬗变
-
作者:
付明端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裔女性
文化身份
弥合
女性书写
伤痛
-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后,包括华裔美国文学在内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以它们关注焦点的独特性成为后殖民理论的批评对象。而汤亭亭、谭恩美、任壁莲等当代华裔女作家的接连出现,使美国华裔文学走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她们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出发,希望通过记录和再现自己及母辈们的生活,揭示并探讨美国华裔历史及其传统文化,从而对华裔美国女性的文化身份做出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华裔女作家自身成长的过程就是对中美文化的选择、取舍、融合的历程,当开始进行写作时,她们从社会历史现实角度以及文学的创造力方面来揭示文化身份多重性的困惑。相对于宿主国和
-
跨文化视阈下不同的女性书写:张爱玲、赛珍珠小说比较论
-
作者:
周媛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视阈
张爱玲
比较
女性书写
赛珍珠
-
描述:
张爱玲和赛珍珠同是具有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著名女作家,几乎同时活跃于20世纪中国大陆以及海外的文学舞台上。两位才女同样出入国门却文学之根深植于中国大地,不同种族却同样以中国情结为身份标识。同时她们都擅长于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复杂文化冲突中表现女性,在婚恋、家庭和女性交往中揭示女性文化心理。其艺术思维取向上的差异在于:一个侧重表现文化冲突下“人的脆弱黯淡”和心灵错位,一个侧重展示文化冲突中人性的正面形态和传统美德,探询异质文化的理解和融合。 二者的女性书写所呈现出的不同景观,首先体现在母亲
-
施叔青小说女性书写之研究
-
作者:
洪静仪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施叔青
香港三部曲
女性书写
小说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書寫」是作家以女性為本位的思考角度所進行的文字書寫,寫內在的自己,長久而深藏的壓抑才能紓解,才能讓女性的聲音被聽見,藉此打破父權的語言牢籠與價值觀。而女性文體的特色為:如流動詩歌般能穿透身體的文字感染力、有曖昧性的語言空間、親密的隱喻、能寫出父權制語言無法描述的身體欲望等,以這些角度來閱讀施叔青的小說作品,其女性書寫的特質也與之相符合,更成為其寫作的重要基調。 由於尚未有專論從「女性書寫」的方法來探究其全部小說作品。因此,本論文擬以施叔青小說的文本來出發,從女性書寫的角度來探究其作品,希冀能對施叔
-
「番」妇之眼-里慕伊•阿纪与利格拉乐•阿女乌的女性书写
-
作者:
林慧玲
来源: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书写
里慕伊?阿纪
利格拉乐?阿女乌
女性议题
原住民文学
-
描述:
本論文以臺灣九○年代的原住民女性書寫作為研究主題,並選擇里慕伊•阿紀、利格拉樂•阿女烏兩位原住民女性作家為觀察對象,側重她們於九○年代之後所創作的女性書寫作品。在其形式相似風格卻不同的女性書寫下,研究者以「成長背景與創作歷程」、「女性形象與女性議題」以及「書寫風格」等面向觀照之,藉此分析出活躍於九○年代的臺灣原住民女性作家在女性書寫上的異同,並希望經由相互輝映的女性視角下,呈現出原住民女性書寫中豐富多元的意涵。本論文共分為五章,兩位作家各獨立為一篇章討論,再另立篇章綜合比較討論之。里慕伊•阿紀與利格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