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伤痛到弥合—当代华裔女作家笔下女性文化身份的嬗变
作者: 付明端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裔女性   文化身份   弥合   女性书写   伤痛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后,包括华裔美国文学在内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以它们关注焦点的独特性成为后殖民理论的批评对象。而汤亭亭、谭恩美、任壁莲等当代华裔女作家的接连出现,使美国华裔文学走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她们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出发,希望通过记录和再现自己及母辈们的生活,揭示并探讨美国华裔历史及其传统文化,从而对华裔美国女性的文化身份做出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华裔女作家自身成长的过程就是对中美文化的选择、取舍、融合的历程,当开始进行写作时,她们从社会历史现实角度以及文学的创造力方面来揭示文化身份多重性的困惑。相对于宿主国和
叶石涛小说女性书写研究
作者: 林沈雁   来源: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石涛   女性书写   台湾文学   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葉石濤是台灣橫跨日治與戰後時期的重要作家,超過六十年的寫作歷程,創作一百五十四篇小說的企圖和用心不容忽視,身為男性作家,卻能描寫多樣豐富的女性群像,是值得注意的特色,同時其女性書寫也寄寓著葉石濤的思想觀點,有許多相關議題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本論文以葉石濤小說中的女性書寫為研究主題,內容共計六章,分述如下:第一章、緒論:說明論文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第二章、葉石濤小說創作歷程與女性素材來源:首先結合葉石濤生平與思想,概述作者在各時期小說創作歷程的風格與特色。其次,分析作家的女性經驗與
吕赫若书写女性研究
作者: 许芷若   来源: 国立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学   吕赫若   女性书写   空间分析   女性主义  
描述: 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1914-1951)擅長描寫女性生存的困境,控訴社會、文化、制度、父權對女性的壓迫。本論文立足於前人豐碩的研究成果,運用文學理論多方面探究呂赫若女性小說的意涵,期待能深入的剖析呂赫若女性創作的底蘊。研究內容:第一章「緒論」提出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爬梳呂赫若小說之研究資料,列出研究架構。第二章「呂赫若女性書寫之創作動因」探討何以其小說作品中多以女性為主要刻畫對象?試圖這個前人多注意卻無深入探討的文學現象找到解答。第三章研究「呂赫若女性小說的主題」挖掘呂赫若文本中女性受壓迫
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当代大陆/马华女性小说比较研究
作者: 杨启平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文化语境   马华文学   女性书写   当代  
描述: 本论文主要的内容是在文化语境下比较大陆与马华的女性书写为核心。本论文将以她们的小说文本为基点,考察与透视她们文本的话语方式和叙事选择,确定她们作家的主体地位。本论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兼取比较文学及文化研究的宏观视野,以考察两地的女性书写的发展概况、叙事特点和理论意义为重点,并从多侧面多角度以及更广阔的文学史的背景上去追寻及发掘其中所具有的创作启示与文学史意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章评述了大陆与马华女性文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主要是为大陆和马华两地的女性文学的界定,重点为
女性自虐母题文化研究
作者: 沈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自虐   母题   女性书写   女性主义  
描述: 卷帙浩繁而又见解各异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介绍到中国以来一直为批评家们津津乐道。然而时至今日,该理论批评却逐渐力不从心,新场域的开拓、新视角的挖掘、新理论的生发都面临着不言而喻的阻滞。但发展上的举步不前对一个理论而言无疑是极危险的信号,因此,创新是目前摆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面前最紧迫的课题。当然,创新不是天方夜潭海阔天空,也不是无边无际夸夸其谈,较其他学科而言,文学批评上的创新更需要立足文本并超越文本。笔者通过对关涉女性的文学文本及其批评的研读发现,关于女性自虐母题的研究几乎是项空白,但是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
作者: 罗毅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俗生活   类型人物   典型人物   悲剧意识   女性书写  
描述: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两个奇异的亮点。她们经常同时出现在评论家的文章里和读者的心目中。论者为何将王安忆与张爱玲联系在一起,相提并论?她们之间有怎样的渊源?归根到底,将两位相距半个世纪的女作家联在一起的关键词是上海和上海的女性。 以张爱玲而论,她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以女性化的世俗取向,不同于“五四”激进女作家冰心、丁玲等的书写姿态,冷峻理性地审视着上海女性,鲜明地描绘出一群没落贵族女人的“太太生涯”,如《倾城之恋》中孤注一掷以残存的青春成就一桩婚姻的白流苏,《金锁记》中被黄金
从沈从文到汪曾祺:女性书写的传承与变异
作者: 赵润生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从文   异同   汪曾祺   意义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描述: 沈从文和汪曾祺作为京派的重要代表作家,以其师生关系,前赴后继地描绘着瑰丽的乡土文学世界,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女性群像。其中既有体现“爱与美”的少女形象,也有在都市中沉沦的世俗女性形象,还包括一部分从乡村走向城市的边缘女性形象。本文从汪沈的女性形象创作出发,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归纳汪沈二人女性书写上的异同,包括环境影响、创作心理、视角、人物塑造、写法这五个方面。并对汪沈互补在文学史女性书写上的意义做一探讨。
吴梅村女性交游与文学研究
作者: 袁飞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风流情怀   梅村体   文学影响   女性交游   吴梅村   女性书写  
描述: 吴梅村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是“娄东诗派”的开创者,亦是复社的重要成员。吴梅村一生著述颇丰,诗文、词曲、史籍、地理志等都有涉及。最为著名的当属他的七言歌行,因其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因此具有“诗史”的风格,被赞誉为“梅村体”。本文对吴梅村的女性交游等基础问题进行了考察,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梅村之思想、风流情怀、女性交游对“梅村体”的影响进行梳理,力求表现出吴梅村及其文学的一个重要侧面。绪论:简单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和结构思路。第一章:对明末清初的风气以及吴梅村的
三面夏娃
作者: 林存秀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刘向   再表现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列女传》   阴阳观念  
描述: 由于女性文化地位的边缘化,女性人物形象一直处于被“再表现”的位置,被主观地塑造和赋予价值。男性作品来规范解释女性的行为举止,往往以男性为中心,把女性纳入“内”的规则模式,典范作品是表达妇女全身心投入到“内”的义务上。社会性别观点强调文化在人的主体身份塑造中的作用,语言文字符号中隐含着权力的运作。这种“再表现”中的女性形象,实质是一个矛盾价值的复合体,这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悲剧性格。 本文对《列女传》的研究,就在文化的视角下,对于文本的“再表现”进行破译,并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还原。由于刘向写作的
论亦舒的女性书写
作者: 李敏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人格   亦舒   女性中心   设置“惊奇”   女性书写   “泼辣化”的语言  
描述: 本文试从文化学和叙事理论的角度探讨亦舒在其言情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书写特征,以及作品中所具有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经验。亦舒女性书写的重心在于书写现代女性在香港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之中普遍面临的尴尬境地和遭遇的婚恋现实。在面对婚姻和爱情之时,亦舒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描绘了她们面临的婚恋困境、进行的个性抗争和最后不可逃脱的宿命,并用鲜明的女性意识驾驭叙事,构成了她简洁而又不失新奇的女性书写世界。在港台通俗小说文坛中,亦舒的风格是独特的。她一改传统言情小说的温婉风格,将笔触伸向了现实且残酷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