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9294 条
-
80后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心理研究
-
作者:
刘永艳
张赛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后
女性心理
女性文学
-
描述:
随着女性文学的发展,以张悦然、春树、笛安等为代表的80后女性作家群体异军突起,她们以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从多元文学视角出发审视女性的心理意识、自我价值、社会存在,思考当下女性存在的本体意义,她们以
-
女性文学这个概念
-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现代性
女性文学
历史性
-
描述:
的发现、女性的发现为精神血脉的五四女作家群的出现,作为我国女性文学的开端,而把这之前由晚明开始直到晚清和民国初期
-
前五四时期女性期刊中的女性自叙体叙事创作
-
作者:
杜若松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区别于近代女权小说受男权意识形态指导的"回响"状态,具有彰显女性"自我"意识,还原女性自我生活历史的特征,这种内倾型立场与选择恰与五四女性作家群创作相贯通,成为了五四女性文学创作的先声。
-
论徐灿《拙政园诗余》
-
作者:
劉勇剛
来源:
词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李清照
夷夏之辨
徐灿
身世之感
士大夫
西江月
明清易代
才女
女性文学
-
描述:
明末清初江南文风极盛,女性文学也骤尔勃兴,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作家群,而苏南一带俨然为女性才人之渊薮。徐灿便是在这一特定时代、特定地域脱颖而出的一位杰出词人,堪称清初闺阁词人徐灿约生于明万历
-
从龙船到飞鸟——世纪之交女性文学断想
-
作者:
金燕玉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态度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中国女性文学
西方女权主义
世纪之交
超性别意识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八十年代到世纪末,思想解放的大潮,新时期女作家群的悄然形成,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传入,一浪接着一浪将女性文学推
-
论笛安《西决》中的情感表现
-
作者:
朱婉莹
来源:
新一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生
幻灭
家庭
-
描述:
新世纪的文坛写作日益多元,历史小说,悬疑小说,爱情小说,讲座书等等领域都有独领风骚的代表作,在女性文学这方面,尤其是80后的女作家群中,笛安的写作特色很独树一帜,没有过分华丽的修辞,没有煽情的对白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守望与超越:论胡辛创作20年
-
作者:
黄会林
沈鲁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点
超越
历史语境
守望
胡辛
-
描述:
胡辛是当代江西作家群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 20年的文学创作一直都受到当代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界的关注。采用女性视点是胡辛创作的一种守望与超越姿态,根系乡土是胡辛永恒的守望,而在纪实与虚构中对历史语境
-
台湾女性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
作者:
阎纯德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历史
现状
女性文学
-
描述:
作为台湾文学发展史的一部分和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的重要部分,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与形成,主要归功于来自大陆女作家群的贡献,她们的努力和成就,不仅给台湾文坛的女性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延续了中国五四以来
-
辉映世纪的女性写真--论当代女性小说的历史嬗变
-
作者:
董之林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嬗变
女性小说
妇女解放
中国女作家
女性角色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当代女性
知识女性
茹志鹃
-
描述:
我们认为女性是一种历史的存在,由此生发出的一切命题,其来龙去脉都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连。女性文学在20世纪以格外醒目的方式提出,女性小说和女小说作家群之所以在当代文学史上越来越享有重要地位,这
-
克里斯特瓦的理论背景与诗学思想
-
作者: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学思想
多元批评
理论背景
-
描述:
克里斯特瓦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她的诗学思想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且复杂多变。她既受马克思、阿尔都塞、黑格尔、索绪尔、巴赫金、弗洛伊德、拉康、德里达、巴特等人的影响,又修正、发展或批判他们的理论。她创建的解析符号学和互文性理论促进了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她对文本的对话论、复调结构以及诗性话语的探讨,丰富和发展了巴赫金的文学理论;她关于女性与女性特质的界定,使她的女性主义诗学独树一帜;她对欲望、母性、爱情、卑贱等主题的探讨,修正了传统的精神分析方法。
-
全文:克里斯特瓦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她的诗学思想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且复杂多变。她既受马克思、阿尔都塞、黑格尔、索绪尔、巴赫金、弗洛伊德、拉康、德里达、巴特等人的影响,又修正、发展或批判他们的理论。她创建的解析符号学和互文性理论促进了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她对文本的对话论、复调结构以及诗性话语的探讨,丰富和发展了巴赫金的文学理论;她关于女性与女性特质的界定,使她的女性主义诗学独树一帜;她对欲望、母性、爱情、卑贱等主题的探讨,修正了传统的精神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