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刍议对张爱玲小说的解读
作者: 李军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   解读   小说   女性  
描述: 张爱玲,上世纪四十年代沦陷区名噪一时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讲究语言和技巧,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因此成就了张爱玲“一代才女”的名望,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本文主要对她的小说的悲剧色彩、人物个性、物质文化及女性形象几个方面来阐述对张爱玲小说的理解,从张爱玲的经历、性格、生平人物关系图、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
《尘埃落定》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解读
作者: 张宏勇   来源: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   解读   “物件”   尘埃落定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对该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女性形象类型的分析,研读作品并找到对应的女性形象,发现:每一个女性形象对应的类型,都是父权制社会在女性形象上的投影。
“大欲”之后的“大浴”——“大浴女”性别意向解读
作者: 谢玉娥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欲   性别意向   大浴   解读   大浴女   铁凝  
描述: “大浴女”是铁凝长篇新作《大浴女》的中心意象 ,以尹小跳为主要载体 ,喻指女性在成长、发展和走向成熟的过程中 ,心灵世界的净化、沐浴、洗涤一新。本文从性别的视角 ,通过对尹小跳等女性形象的解读
东野圭吾作品《圣女的救济》的女性叙事
作者: 张景一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呐喊   反抗   解读   女性叙事   东野圭吾   悲鸣  
描述: 东野圭吾笔下的女性角色通常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其作品围绕母性、亲情、爱情、复仇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人物,各有其悲惨遭遇,具备浓重的东野特色。本文从其女性角色异常凸显的作品《圣女的救济》出发,对东野作品中受到社会、家庭、命运压迫的柔弱女性,在这残酷世界里为了生存所发出的悲鸣、呐喊与反抗做出分析,试图探寻东野圭吾作品的女性叙事特性。
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作者: 詹虎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祥子   精神分析学   解读   老舍   《骆驼祥子》  
描述: 从精神分析学的视角分析祥子与虎妞、小福子、夏太太3个女性人物的情感纠葛以及祥子面临她们时截然不同的心理结构,并透析祥子心域中力比多投射、反向表现、阿尼玛原型及其集体无意识、认同与对象丧失性认同等心理运动、演变的过程和发展态势,是解读祥子人格异化、呈现人类心理发展某种趋势与规律的关键。
从女性形象解读美国电视剧中的女性主义困境
作者: 程晨   宗戎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话语权力   困境   解读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电视剧  
描述: 近年来,美国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多元丰富的新态势。顺着这一风向标,律政剧、犯罪剧、医疗剧等其他类型剧也逐渐从个性、职业、阶层、种族等各个维度关注了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说,美国电视剧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女性话语权力以及女性主义理念的诠释正经历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与重构。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莎士比亚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刘冬梅   来源: 短篇小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文学史   文艺复兴时期   女性主义视角   生动形象   女权主义   解读   莎士比亚作品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女性人物  
描述: 莎士比亚在16世纪的英国文坛上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直到现在还广为流传,对文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十分引人关注,尤其是那些生动形象的女性形象。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在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描绘时又增加了很多理想的成分,使得这些女性形象更加丰富多彩。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对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说起英国文学,莎士比亚则是一个不可不提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凭借丰富的内容以及无穷的韵味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众所周知,一
解读西方男权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军   高雪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主人公   美国作家   妇女形象   女性主义批评   解读   西方   女性形象   视角   男权主义  
描述: 一、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及其溯源在西方传统文学创作中,多数女性形象是由男作家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在作品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男性作家赋予的,女性成为被描述的对象、审美的客体或男性某种情感的载体。女性形象在男性笔下形成了两个极端:要么是复杂、丑陋、刁钻、
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
作者: 蒋智敏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薄伽丘   十日谈   女性角色   解读   中世纪文学   爱情故事   中世纪晚期   女性形象   西方文学史   男权主义  
描述: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非常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审美韵味在中世纪文学长廊乃至西方文学史中都无与伦比。《十日谈》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年轻、美丽,纯洁且富有独立反抗精神和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读者在品读这部文学著作时,都能体会到当中那种清新醉人的情感。而中世纪晚
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郭珊珊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中国电影   导演   年代   女性意识   电影创作   解读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男人  
描述: 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素瓦·特吕弗曾深有体会地说过:“电影是女性的艺术”。的确如此,电影作为人类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它的叙事从未离开过女性这一话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曾经历过一次历史的辉煌。电影导演们塑造了一大批表现女性内心体验,具有新时代特质的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但进入90年代,导演们在创作时更多地考虑市场票房,女性的声音在逐渐削弱与消解,女性意识也呈退守状态。她们不是被男性声音所覆盖,同化于强势的男性表达.就是在与男性影像话语“共谋”中陷落。整体说,女性在1990年后的中国电影文化中基本上是缺席的,
< 1 2 3 ... 6 7 8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