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对自由的追求——基于雅斯贝尔斯的哲学视角
作者: 韩晓丽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   雅思贝尔斯   福斯特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女性人物  
描述: 文章试图以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自由观为理论视角透析福斯特的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性人物对自由的追求,将对此作品的研究提高到哲学层面,从而发掘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
自由的灵魂 自由的身体:早期美国妇女运动对美国女性服饰文化的影响探析
作者: 郑北琼   来源: 外国语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便利   自由   健康   美国女性服饰文化变化   第一次美国妇女解放运动  
描述: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受传统道德标准禁锢,缺乏自由;因而她们只得穿着展现男性喜好的服装,身体受到极大束缚和伤害,也更强化了女性的无助形象。从1848年到1920年,美国妇女发起
试论邓颖超的婚恋观
作者: 杜玉粉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主   邓颖超   自由   婚恋   和谐  
描述: 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楷模,邓颖超关注着与妇女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在婚恋观上,她主张妇女要敢于和旧的婚姻制度抗争,实现婚恋自主和婚恋自由:对于关系终身幸福的婚恋,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谨慎的态度:她的婚恋观引导我们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为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作贡献。
人类生存视域下的女性话语
作者: 赵卫东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论   女性话语   自由   敞开   本真  
描述: 的终极目标。女性话语与自由和在场存有密切关联,是自由在性别领域的展开和绽出,其自身具有开放域和澄明性,同时,女性话语之真理的呈现也依赖于此在的聆听与感悟。为此,女性文学创作必须放弃性别言说的主动性,潜入到生命的沉思和诗性的体验之中,并与哲学和真理构成对话。
《一个小时的故事》双重主题阐释
作者: 田园   来源: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   婚姻   凯特·肖邦   女性主义   《一个小时的故事》  
描述: 凯特·肖邦的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文学中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女人在得知自己丈夫死讯以后的情感反应和心路历程,一个渴求自由的灵魂在经历了短暂的狂喜之后被现实击垮而走上死亡的悲剧。本文拟
梦:从非女性主义角度评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
作者: 吴梦颀   来源: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歇斯底里症   男权   非女性主义   自由   婚姻  
描述: 凯特·肖邦是美国女性文学的先驱,她的著名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经常被评论界以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解读。笔者借助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探讨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一种非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一小时的故事》。
从《作女》看当代女性写作的“叛逆”
作者: 刘玉瑄   张婷婷   邢爱芳   来源: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的个体   叛逆   作着才能感觉到蓬勃的生命   自由   恣情率性  
描述: 女性文学伴随着女性意识的日益崛起,成为文学中的一个新的理论范畴,带着自身的叛逆性逐渐在文坛中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这个时期的女作家普遍思想前卫,具有典型的女性主义特征的私语性倾向,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丽人”们用一种暂新的态度去创作一种另类的文本。作家的表现方式直接以对于男性世界和男权文化秩序的怀疑,树立着鲜明的女性主义写作立场。我们通过张抗抗的长篇小说《作女》来详细的感知当代女性写作中的“叛逆话题”,去体会“作”这种叛逆的人生态度带给我们的震撼。
《狐火》中折射出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者: 段绍俊   范跃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狐火》   人道主义   自由   司令长腿   平等   博爱  
描述: 《狐火》中塑造出了一个敢于与社会权力机构抗争,反对性别种族歧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女性形象,从而折射出了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
《简·爱》赏析
作者: 张祖辉   李冰   刘国斌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尊   独立   自由   爱情   倔强   平等  
描述: <筒·爱>是19世纪英国文坛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写的一个叫简·爱的女子的传记,也是作者自身的"诗意的生平"的写照.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追求平等与自主的知识女性形象,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这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一本女人必读书.
浅析《黄色墙纸》中的女性主义
作者: 李吟   来源: 蚌埠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身份   吉尔曼   《黄色墙纸》   自由   性别  
描述: 通过对吉尔曼《黄色墙纸》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解读,认为将其归为“疯癫”类型仍是父权制社会意识形态话语的体现。她的“疯狂”行为其实是一种找寻自我、追求自由的方式。吉尔曼通过刻画该女性形象,藉以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甚至女性创作的压抑,打破了传统性别、身份的二元对立。
< 1 2 3 ... 9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