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男权时代女性话语的高扬——试论侗族戏剧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黄守斌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角色   侗族戏剧  
描述: 侗族戏剧出现在侗族男性话语确立的年代,女性与女性角色就应处在第二者或第二性的行列,而风行于西南地区的侗戏却流淌着一股浓浓的女性气息,即女性话语的高扬和男权话语的低调,更有甚者是男性角色和话语的严重缺席.从侗戏产生的背景、侗戏中女性话语的高扬以及侗戏女性人物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侗戏的女性角色.
细读《一间自己的房子》
作者: 刘婷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话语   双性同体   异化  
描述: 《一间自己的房子》是伍尔夫的代表作,伍尔夫是女权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她从妇女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的角度,考察妇女的创作,发掘女性文学的传统,寻找女性的话语,在作品中重新塑造妇女形象,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此从女性社会地位被动的原因和该怎么办两个方面更加深入地分析《一间自己的房子》的深刻性和启发性。
广告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迷思
作者: 戈银银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广告  
描述: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被观赏的客体:城市环境雕塑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坚   刘新华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环境雕塑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文化的构成部分,城市环境艺术代表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城市环境艺术中的优秀雕塑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使人沉浸在其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中国的城市环境雕塑中,以女性为题材的城市雕塑占据了很大比重。这种以女性为题材的城市雕塑,是自然化性别差异观点的直接产物,深深地烙上了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思维模式;女性的主观能动性被有意识地引入一个不同的轨道上:在边缘角色中发挥主动性,在男性已严格划分好的领域中找寻自我和幸福。
男权话语下的女人、女神、女妖-《西游记》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臧慧远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西游记   女性  
描述: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以封建伦理为基准,用男性的笔触描写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她们是男权话语下的产物,作品将她们与取经四众相联系:满堂娇和女儿国国王之与唐僧、观音之与孙悟空、女妖之与唐僧,展示了女人的从礼、女神的人性和女妖的反叛,反映的是男权体系下对女性的要求。相对于《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女性描写,《西游记》中的女性具有更多的个性觉醒意识,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潮密不可分。
自我的回归:浅析《苹果》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余薇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男权话语   觉醒   女性形象  
描述: 菲勒斯中心主义文化否认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存在所具有的主体性,并不断通过电影语言将其编码成迎合男性目光的他者。电影《苹果》再现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的监督和压制,但同时又打破了社会主流话语对女性的身份定位,通过主要角色刘苹果和王梅在遭遇男权压制后自我意识的觉醒探讨了女性超越社会,发现自我的必要。
浅析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女性形象的局限性
作者: 叶珣   来源: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生死疲劳》   女性主义批评   局限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借用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及其相关理论,详细分析《生死疲劳》中西门白氏、迎春、吴秋香、黄合作、庞春苗、庞抗美、黄互助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以此来说明,在作者男权话语书写的背景下,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新时期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
作者: 李琦   杨时梅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观念嬗变   影像书写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描述: 电视剧在现代社会具有独特的意识形态与"社会神话"建构功能,其中的女性叙事就显示出影响社会秩序建设、规范女性自身形象的深刻文化制约作用。通过对1990年、1999年、2009年三部在当时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电视剧文本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勾画出新时期电视剧女主角形象变化的轨迹。《渴望》中的刘慧芳自我意识缺失,是传统道德女性的范本;《牵手》中的夏晓雪身上交织着传统性与现代性,彰显了知识女性在经历社会角色困惑后日益苏醒的主体意识;《蜗居》中的郭海藻则是物欲至上的世俗价值观念背离传统伦理道德
温柔夜色下的暗流涌动:解读《夜色温柔》中的两个女性形象
作者: 向燕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妖妇形象   天使形象   女性主义   父系制度  
描述: 菲茨杰拉德作为一战后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他的作品《夜色温柔》集中描述了"爵士乐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喧嚣的二十年代"的时代脉搏和社会面貌。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揭示当时的社会现状。
性别视角下的都市女性形象辨析
作者: 张婧磊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都市女性形象   超性别意识   性别视角  
描述: 由于文化观念和性别立场等方面的不同,男女作家在塑造都市女性形象时呈现出鲜明的性别意识,形成男权话语和女性意识下对都市女性形象的不同观照。男权话语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在赎罪主题的言说、父亲形象的无形强权与文本细节的失衡等方面;女性意识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在缺席的男性、渴望对话的书写与温情述说的立体感等方面。从文本得失看,保持精神自由及写作话语的超性别意识应成为今后塑造都市女性形象的努力方向。
< 1 2 3 4 5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