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理想 】搜索到相关结果 44 条
温柔、静雅、乐观——从冰心的小说看冰心的女性美思想
作者:
康凤英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理想
冰心
描述:
冰心在小说《两个家庭》中着力刻画亚茜的形象 ,把自己的理想 倾注在亚茜身上 ,使她成为温柔、静雅、乐观的化身 ,以后冰心的小说描写了一系列这样的女性 ,直至抗战时期写的《我的学生》中的S太太 ,她们
人生之态与女性之梦
作者:
吴素萍
来源: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比较
理想
女性意识
描述:
众星荟萃的女性文学是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同为当代著名女作家 ,谌容和张洁的创作风格迥然不同。张洁强化女性意识 ,谌容淡化女性意识 ;张洁追求理想 ,谌容面对现实 ;张洁的感情外露浓烈 ,谌容的感情含蓄温婉……一言以蔽之 ;张洁钟情于女性之梦的编织追求 ,谌容专注于人生之态的描摹剖析。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贾宝珠
来源:
科教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独立
理想
知识
女性
描述:
《围城》主要是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群相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女性人物主要以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为代表。本文把人物性格、人物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审视,剖析其思想性格的深刻性,对女性的地位以及女性的话语权的争取具有积极的意义。
绚丽的火百合——评《纯真年代》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晓青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自由
神话原型
女性人格
习俗
描述:
本文通过研究华顿的代表作《纯真年代》,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梅和埃伦寄托着华顿理想 中的新女性,她们有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其绚丽夺目的形象体现了华顿对理想 的社会秩序和理想 新女性的探求。
理想 矛盾悲剧:简析谌容笔下女性的人生之态
作者:
何齐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悲剧
矛盾
谌容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生活中陷入苦苦的矛盾,最终走入无法自我救赎的悲剧.通过分析《人到中年》《错、错、错》和《人到老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挣扎于理想 与现实中的矛盾与痛苦.
伊迪丝·华顿的女性观
作者:
张晓青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理想
自由
女性人格
习俗
描述:
,但是她们在不断地突破社会习俗的束缚,最终得以自由她实现自我。华顿笔下的女主人公是不断发展的,这其中也寄托了华顿对理想 的社会秩序和理想 新女性的探求。
写实苍凉人生 召唤理想 人性——从两个十八年的故事谈起
作者:
卢嘉仪
来源:
山西青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光辉
理想
十八年
女性命运
写实
描述:
从张爱玲的《十八春》和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谈起,比较两位不同时代的杰出女作家对女性人物命运的书写。作家叙述人物的人生中的“十八年”,不仅仅讲述曲折苍凉的人生故事,也不只是描画伴随着时代前进或滑落的某种人生轨迹,而是在阐释故事背后作者的心态和信念,表达女性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表达作者深心里对人性中美好层面的柔韧的信心。而这正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用理想 和热情去影响周围的人:顾燕翎教授访谈
作者:
魏开琼
马亚萍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妇女
台湾大学
语言学
Systems
描述:
顾燕翎教授,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毕业,1970年留学美国,先后学习语言学和教育工学(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5年后回到台湾,任教于新竹交通大学,并参与妇女运动,从事妇女研究。1985年第一个在台湾的大学开设妇女研究课程,参与成立台湾第一家妇女研究室。1998年底离开学校到政府中任职,曾任“社会局”局长,8年后再次回到学校和妇运团体中。30多年来亲历并见证了台湾本土的妇女运动与妇女研究的发展以及性别平等机制的推进过程,身体力行女性主义倡导的批判、反省、参与的行动准
试论元杂剧之爱情剧中的懦弱男性形象
作者:
王晓航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元杂剧
懦弱
责任
爱情剧
男性
描述:
在元杂剧的爱情剧中,创作者们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敢作敢为,坚强智慧,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而男性却表现得懦弱与胆小,在这懦弱的背后,包含了男性肩负的责任和创作者们对待爱情和社会的双重理想 。
神性和人性的完美融合——《八月之光》中莉娜·格罗夫的身份解读
作者:
赵千
金文宁
来源: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月之光》
理想
人性
莉娜·格罗夫
神性
上帝
耶稣
描述:
人物,通过分析莉娜集上帝之崇高,耶稣之使命,以及作者之理想 于一体的多重身份,揭示莉娜神圣的人性之美以及作者对人类自我完善的坚定信念和对其前途命运的无限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