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西方浪漫主义对茅盾小说中时代女性的影响
作者: 宋卫琴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真实   理想   浪漫主义   茅盾   时代女性  
描述: 20世纪初西方浪漫主义传到中国,中国人从自己的现实问题着眼,对西方浪漫主义进行了有选择的接受。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领域内主要表现为个性主义的追求和情感主义的泛滥两方面。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时代女性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使人将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时代女性的独立追求及其命运与中国近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思考。浪漫主义进入中国,便加入了个人独立、女性解放和民族救亡的重奏中。孙舞阳和章秋柳是茅盾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浪漫主义在当时处境中的不同表现。
追求理想的人性:论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鸿宇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人公   理想   形象   人性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生活圈   爱情故事  
描述: 琼瑶笔下的小说世界是现实生活奇幻的影子,寄托着作者对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琼瑶以独具女性气质的文学创作为读者谱写出一篇篇哀艳、缠绵、狂热的爱情故事,作品里那些大方美丽,纯情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主人
女性广告的叙事策略
作者: 尹小玲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化妆品   目标市场   理想   女性消费   广告叙事   身体形象   幸福生活   身体效果   女性形象  
描述: 自广告诞生以来,女性就是其青睐的对象,她们同时处于商品交换之循环的两个时刻——既是广告和商品美学中受宠的符号,又是主要的目标市场。我们所探
柘枝和冪离:以唐代理想女性形象为坐标的探讨
作者: 李志生   来源: 民族史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女性服装   社会性别意识   理想   审美意识   审美取向   舞蹈   唐前期   女性形象   唐代社会  
描述: 、服装等)时,女性性别意识便得以在更多的层面展现。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唐时理想女性形象为坐标,选取边缘领域中的舞蹈和服装,来考察其所展示的女性性别意识,及其与理想女性形象间的偏离与契合。
理想与真实:对当下惠安女绘画形象话语的反思
作者: 蔡永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社会关注   理想   新中国成立   艺术创作   惠安女   绘画形象   绘画创作  
描述: 自有图像的年代起,绘画满足人们把想象世界具体化和形象化的作用,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当绘画的图像与社会的某种认同直接对应起来后,这种普遍化的认同又使得图像很容易成为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号。回顾中国当代的绘画创作,由图像引发的符号化创作不乏少数,其中,惠安女性的形象一直是艺术界持久的创作主题之一。虽然惠安女的形象
理想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忠东   来源: 大家健康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立   幽默感   理想   身体健康   妇女   女性形象   男人   调查研究   男性   智能  
描述: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男性的心目中,女性具备智能、幽默、自立和美丽这四点,才是最理想的形象。
诗意的符号 理想的精灵——论郭沫若历史剧的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刘延年   刘少文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伊甸园   诗意   女性形象塑造   郭沫若   安琪   符号   历史剧  
描述: 温柔的安琪儿低垂着头, 容光焕发,站在伊甸园的门口, 而好作乱的恶魔,脸色阴沉, 在地狱的深渊上邀游。
略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性格美
作者: 周玲   来源: 宝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词人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理想   内在美   性格特征   李清照词   时代女性   女性形象   性格美  
描述: 在我国宋代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敢于冲破封礼教的禁锢,在其创作中大胆、真挚、热烈地描绘同时代女性的理想情操,尤其在发掘女性性格的内在美方面独树一帜。年轻时的李清照,生活比较平静舒适,加之阅读了大量优秀
遥远的爱
作者: 老老夏   来源: 世界电影之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伯纳   家庭生活   中国电影   新现实主义   教授   理想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色彩   新女性  
描述: 赛浦洛斯国的国王皮格马里翁是大雕塑家,因厌恶国中女子淫逸轻浮而决定独身终老,却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成的美丽少女。美神阿芙洛狄忒遂其愿,赐予该雕像生命……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创作于1912年的喜剧《卖花女》
理想奉献青春和生命——记蔡和森、向警予夫妇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报道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男女爱情   妇女运动   毛泽东   同盟   高等师范学校   蔡和森   中国共产党   向警予   新民学会  
描述: "向蔡同盟",不仅仅是男女爱情上的同盟,信誓旦旦,更是理想事业上的同盟,同舟共济。蔡和森生于1895年,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和工人运动领袖之一。1917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同毛泽东一起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1919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