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扶桑》的人物表征与东方主义文化对应
作者: 李晓华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对应   《扶桑》   东方主义   叙述者   后殖民主义理论   “被看”   文本   人物表   严歌苓   文化帝国主义  
描述: 。”②其二,从中性层面解读为“跨边界经验的文本”,“在性别、国别、文化的边界之间寻找涵容更多更深的经验感受的叙述领域,我
特别的声音——对海外大陆女作家的文本透析
作者: 宋瑜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扶桑》   女作家   中国大陆   女性主义文学   文本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查建英   第三世界  
描述: 特别的声音——对海外大陆女作家的文本透析
在边缘的弱者: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印象
作者: 朱丽丽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戚润物   20世纪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文本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女性身体  
描述: 被称为众语喧嚣的时代的20世纪90年代即将从我们的眼前滑落,女性写作是其中一道鲜亮的景观,它的蔚为壮观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女性写作在这个众语喧嚣的时代的声音是什么?每一个弱势群体或相对处于边缘位置的群体所耿耿于心的目的都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女性写作也不例外,它所处的弱势的边缘状态,固然成就了其独特的别具一格的写作姿态,因为“妇女写作会这样活跃和兴旺,是和她们所处的边缘位置有关系的”①,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女性写作又总是呈现出一种二元的背离状态;一方面是对于一切不公正与不平等的反抗与决绝,另一方面是挥洒不去的
“女权主义”与女性意识的文本表达——对当前小说性别倾向的一种思考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21世纪   女性意识   消费时代   女权主义   文本   文学特征   女性问题   文学研究   小说  
描述: 相对于“女权主义”,我提出“后女权主义”,尽管说“后”这一前缀已经令人深恶痛绝,但缺乏这一前缀我们还难以对大量现象和事实进行归纳或命名。在进入21世纪之际,性、性别、女性,这些有区别但也有更多联系的语汇走进大部分作家的叙述视野,这其中,作为对既往性别文化的一种历史性反思同时又是世界性思潮对中国影响的结果,“女权主义”的声音似乎格外响亮。但是消费时代的女性问题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运用哪些途径和手段加以表现的?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文学中的社会性别想象为什么会在当下被如此“叙述”?可以说任何时期对性别问题的透视
残缺性文本:论铁凝作品“三垛”对女性生存际遇的呈现
作者: 周梦焱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际遇   90年代   文本   残缺性   《麦秸垛》   作品   女性生存   铁凝  
描述: 铁凝创作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小说“三垛”(《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被人称之为是女性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品,也是铁凝在创作与风格转型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在“三垛”中,可以感觉到铁凝对叙事形式的探索与新的追求。
把自己写进文本——论《月亮·生命·创造》所构建的女性躯体修辞学
作者: 薛南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男性话语   法国女性主义   生命体验   躯体修辞   埃莱娜·西苏   文本   叶梦   女性文学   性别角色  
描述: 把自己写进文本——论《月亮·生命·创造》所构建的女性躯体修辞学
战争让女性思考--伍尔芙《空袭中的沉思》文本意味和文体独创
作者: 代绪宇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阅读与欣赏   意识流小说   伍尔芙   女权主义思想   女权主义者   希特勒主义   女性文学理论   文本   女性写作   战争  
描述: 身为女性,尽管受到高等教育,又长期在高校任教,也常常接触到很多女权主义理论,甚至与中国当前最优秀、最前卫的女性文学理论家交往较多,我却对女权主义思想并不感兴趣。即使她们身为学者,我也觉得女权主义者违背了女人直觉大于思考的本性,她们“沉思”得太多,感悟,特别是情
9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西方男人”
作者: 杨定明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人   女主人公   女性经验世界   他者   王安忆   中国女性文学   文本   女性写作   男人   第三世界  
描述: 阅读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的许多作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女性经验世界中的"他者"——即异性方往往会出现西方男人,并且这些西方男人在文本中常常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而如果我们将这种文化现象与"后殖民"时代的第三世界现实背景
巨大的“个人”与“微小”的市场——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与市场意识形态的建构
作者: 叶秋玲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化   身体书写   市场社会   消费社会   精神生活   女性主义写作   文本   新意识形态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探讨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精神生活问题,首先必须直面的基础是市场社会的发展.1978年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的改革开放为整个中国社会展开了一幅全新的经济增长蓝图,全民上下都卷入了一场关于"现代化"的主导想象模式中,通过政府的一系列举措,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被彻底转变,市场成为了资源配置、利润分配的主要手段.
火焰考古:中国女性文学传统源起与疑难
作者: 童若雯   来源: 中国文化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欲望   文学传统   父族   文本   女性诗歌   考古   中国女性   文人   性别  
描述: 这是被记录下的史实:在一个崇拜文字到达疯狂状态的朝代,某一名文士的女儿每晚在梦中不断吞食从书本上撕下来的,一页一页的纸。那些虫蚀过,积满灰尘,时间所形成的脆黄的书页困难地通过她的喉咙,进入她的身体。夜夜她作著这些难以消化的梦,以致于无法得到一夜的安眠。有时年迈的父亲听见她在梦中与人对答,要皆是有关玄学不可解,乏人问津的难题。她逐渐变得学富五车,文采四溢,白天锁在深闺专心阅读玄妙难解的经书,晚上则和古人澈夜清谈、激辩。她夜夜作食书的梦,一册接一册吃完了奥秘的典籍,以致她无法再吞食下人间的五谷菜肴。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