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文化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47 条
-
确立女性主体与女性文学创作
-
作者:
季红真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文化身份
当代文学
女权主义
自由主义
后现代主义
女性文学创作
-
描述:
确立女性主体与女性文学创作
-
最后的盛宴,最后的聚餐——关于中国封建末世妇女的文学/文化身份与书写特征
-
作者:
王绯
毕茗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清代
书写特征
中国
女性文学
文学游戏
-
描述:
最后的盛宴,最后的聚餐——关于中国封建末世妇女的文学/文化身份与书写特征
-
尼古拉斯·周思塑造的中国女性寻求文化身份的历程
-
作者:
王静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包容性
文化身份
多元性
文化认同
澳大利亚
尼古拉斯·周思
中国女性
杂糅
-
描述:
澳大利亚作家尼古拉斯·周思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中国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主人公在异国寻求文化身份经历了从悬置困惑而出走到了解认同而突围再到混杂杂糅且包容的艰难过程。中国女性在中澳文化相遇中经过从被动受辱到主动寻求文化认同的转变,这一转变源于中澳两种文化的杂糅对建立多元性和包容性文化身份的促进作用。
-
论谷崎润一郎对传统的回归
-
作者:
刘含力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传统审美
创作手法
源氏物语
日本传统文化
作品
创作激情
唯美主义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一、谷崎在《细雪》之前的创作及其向传统的转向 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常被人视为一种缺乏思想性和严肃性,而狂热追寻畸恋情怀的文字。但他丰富高超的创作手法和不可抑制的创作激情,又使其作品常常具有非同凡响的艺术魅力。迁居关西之后,谷崎开始在作品中融入传统的审美情调,创作出了一些堪称神品的小说,例如《春琴抄》、《细雪》、《梦中的浮桥》和《少将滋干的母亲》等。虽然谷崎对传统的关注并不始于《细雪》,也并未终于《细雪》,但在所有这类的创作之中,长篇小说《细雪》自发表至今,就一直被评论家视作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一次成功的总结和展
-
永恒的定义——《远见》《二胡》《纸婚》中的情爱主题
-
作者:
林宋瑜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女性作家
情爱主题
贤妻良母
传统女性
陈若曦
纸婚
女性形象
祖国大陆
二胡
-
描述:
永恒的定义——《远见》《二胡》《纸婚》中的情爱主题
-
浅析美国华裔女性主义书写与文化身份问题
-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华裔女性
批评理论
美国华裔文学
女性作家
相结合
女性主义批评
艺术创作
女性文学
传统文化
-
描述:
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为一门独立自足的新兴学科,运用西方后学理论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将本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以华裔女性自身的生活感受和切身体验为出发点进行艺术创作。开辟了美国文学与批评新领域,为美国华裔及亚裔研究、
-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呈现及文化身份建构
-
作者:
李素真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性
华裔女作家
文化身份
美国华裔文学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两种文化
文学作品
汤亭亭
谭恩美
-
描述:
美国文学对华人移民的描写最早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对华人移民存在很多负面看法,但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述基本持宽容态度.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的颁布加上公共舆论对华人的污蔑使得华人在美国从此遭受了合法的歧视和污辱,直到1943年美国才宣布废除<排华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