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性别秩序】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变奏: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王兰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秩序
女性意识
丁玲
-
描述:
丁玲在解放区时期的创作中塑造了一批个体独立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女性形象,丁玲认为女性问题已成为影响革命队伍的重要因素,她从多个层面指出延安女性解放问题未被重视、女性人格和价值被忽视的现象。延安新体制下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其话语权威的过程,正是其遮蔽女性自我存在的过程。
-
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变奏
-
作者:
王兰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秩序
女性意识
丁玲
-
描述:
丁玲在解放区时期的创作中塑造了一批个体独立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女性形象,丁玲认为女性问题已成为影响革命队伍的重要因素,她从多个层面指出延安女性解放问题未被重视、女性人格和价值被忽视的现象。延安新体制下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其话语权威的过程,正是其遮蔽女性自我存在的过程。
-
以“女小说家”为职业:清末民初小说场域性别秩序的松动
-
作者:
马勤勤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
性别秩序
女小说家
小说场域
-
描述:
在中国古代,几乎不存在女性所作的小说;然而"五四"时期,小说却成为女性文学版图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文类。本文指出,清末民初是"小说场域"中性别秩序松动的关键时期,并试以"女子职业"问题为核心、以最新搜集的报刊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在清末民初,已有人提倡女子可以"小说家"为职业,亦不乏女性知识者,其中林传甲之女林德育的个案值得重视。此外,在"五四"前夜,中国第一批女性小说作者群的"浮出"——包括第一位职业女小说家黄翠凝,亦可补充与丰富这一结论。
-
女性强己意识的呼唤:丁玲延安时期女性文学创作试析
-
作者:
耿庆伟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贞贞
性别秩序
陆萍
强己意识
-
描述: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而在延安这一特殊的创作语境中她更进一步地深化了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创作主题也一扫莎菲时代的忧郁和伤感,同时又检讨了左联时期的盲目乐观,开始在作品中呼唤女性的强己意识,重申了妇女解放的一贯主题。
-
站立起来的“夏娃”──浅析90年代女作家女性意识的高扬
-
作者:
杨冬红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性别秩序
女性意识
高扬
自我生命体验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是在一代又一代知识女性的不懈探索中逐步发展成熟的,到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已达到了完全自觉和成熟。本文从其解构传统男权审美规范、塑造女性作为“人”的形象和解构传统性别秩序,抒写女性自我生命体验两方面来深入阐释其女性意识的高扬。
-
铁爱花《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研究》评介
-
作者:
刁培俊
王菲菲
来源: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性别秩序
女性研究
士大夫
社会秩序
女性问题
阴阳学说
宋代女性
女性形象
士人阶层
-
描述:
如所周知,传统帝制时代有关女性的记载,绝大多数是男性士大夫文字的遗存,历史遗存的镜像更多呈现出的是男性的生活世界,而鲜见女性的身影——其中的女性形象,多是被隐藏了、遮蔽了的历史影像;即或闪现出少许记载,也难免被扭曲。
-
20世纪末电影中的“性别角色”的置换现象分析
-
作者:
朱凌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秩序
电影
黄蜀芹
钟馗
置换
性别身份
女性形象
男性
性别角色
中国女性
-
描述:
人类诞生伊始,就是有性别差异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张岱年先生说:“一阴一阳,继续不绝,这是本然的善。如果不是继续不绝,则事物将皆绝灭,就无善可言了。由一阴一阳之道而形成具体的物,于是有性。”①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不可无也。②然而,在几千年封建男权统治下,男权制度压抑了女性的生命本色,将男性的霸权建立在女性臣服甚至泯灭“个性”的基础上,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花木兰、女驸马、穆桂英等以男性身份站在男性舞台上演绎性别的神话。“花木兰”的神话无疑僭越了性别秩序,这是在中
-
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
-
作者:
戴锦华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寻根小说
性别秩序
八十年代
男权文化
新潮小说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女性文化
精英知识分子
-
描述:
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戴锦华Thisarticleanalyseshowwomenhavebeenportrayedinliteraryworkssincethe1980s:The“recurence”ofthefemalesex...
-
不喜欢池莉小说的四个理由
-
作者:
路文彬
来源:
中关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性别秩序
池莉小说
理由
有效手段
爱情
暴力
历史与现实
人类
女性形象
-
描述:
理由之一:你凭什么去解构爱情?池莉自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不谈爱情》以来,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对于爱情的解构,鼎力宣扬男女温情的子虚乌有。而我是一个信仰爱情的人,相信爱情是使男女性别秩序趋于美好的惟一有效手段;只有通过爱情这一过程,人类才可能真切感受到命运的所在,并在针对命运的共同承当中,结成最为有力的男女同盟。再说,我们的历史一直就是一部轻视爱情重视婚姻的历史,对于爱情从来就缺少起码的反思。唱给爱情的颂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