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405 条
-
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以明清吴江沈、叶两大文学世家为中心
-
作者:
李真瑜
来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世家
明清
文化生态
女性文学
-
描述:
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是明清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一,文学世家孕育了女性作家。其二,文学世家间的联姻更进一步成就了女性文学。这些也是文学世家区别于文学流派而明显具有家族文化的特征之所在。其三,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表现为文学创作和理论关注两个方面。
-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特点刍议
-
作者:
陈开梅
来源: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思想内容
女性文学
创作主体
-
描述:
本文以古代女性文学为例,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女性文学遗产作了初步研究,并指出古代女性文学的两大特点:一是创作主体由前期的贵族才女、官妇到后期的文学世家,创作格调高雅清婉;二是思想内容由前期的"闺怨"题材到后期明清时期的表现女性意识和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理想,具有进步意义。
-
论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的精神指向
-
作者:
吴春
来源: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指向
文学主题
女性文学
-
描述:
传统的妇女文学逐渐转向现代女性文学,其文学主题经历了漫长的嬗变,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主题呈现出丰富而生机勃勃的形态,展露出开放性、多元化、多角度的发展势态,巳成为中国文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的精神指向进行梳理,在多元化的文学主题中,女性作家在创作上呈现出主体意识的苏醒及作品试验性的突围,从而展现了中国女性高扬的现代精神。
-
《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意识
-
作者:
杨苗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化传统
女性文学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1882—1941)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锋代表,小说《到灯塔去》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向现代主义小说转型的代表作品之一。《到灯塔去》带有鲜明女性主义特征的文学作品,伍尔夫将女性的话语、女性的角色和女性的价值观融入到作品中。文章试图以文学文本和女性文学为其研究对象,重新审视了西方文化传统;以女性经验和女性对生活的反映,肯定女性自身价值和重建女性自我意识,恢复女性的社会地位,赞扬女性对社会文化做出的贡献。
-
浅析"蕉园诗社"研究现状
-
作者:
毕岸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蕉园诗社
研究现状
女性文学
-
描述:
近几年,蕉园诗社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的梳理,从而帮助了解蕉园诗社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加以创新.
-
浅析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乌托邦”的构建
-
作者:
冯琰倬
来源:
青年文学家(B版校园写吧)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构建
女性文学
女性乌托邦
-
描述:
浅析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乌托邦”的构建
-
浅析聂华苓《桑青与桃红》中的阴性书写
-
作者:
靳毓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国论述
阴性书写
女性文学
《桑青与桃红》
-
描述:
浅析聂华苓《桑青与桃红》中的阴性书写
-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观及其根源
-
作者:
张艳
来源:
中文信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女性文学
-
描述:
张爱玲作品中描绘的环境是都市中普通人经常活动的小环境,她的小说多半发生在半封建式的旧公馆里,故事的展开自始至终围绕在"家"的氛围之中.她最擅长通过家里普通物件的描写,表现出阴森凄冷的家庭气氛.她的作品中,除了家外,经常出现的环境是街巷.她的许多作品描写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具有一定的警世作用.这种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家庭以及她自身个性的根源,研究探讨这些问题也有其现实意义.她笔下的都市和现代都市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现代都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变得空前冷漠;符合当今社
-
易安词中闪烁文化生命的智慧光彩
-
作者:
闫玉能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生命
女词人
女性文学
-
描述:
李清照以最早的第一流女性文学展示了独特的命运和心灵的历程,其闪烁着耀人眼目的文化生命的智慧光彩。
-
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
作者:
第小明
闫雪梅
来源:
榆林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从新时期初年的摸索到世纪末的开放性格局,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过程。在回顾20世纪末女性文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做出整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