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大众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审美流向分析
作者: 全朝阳   来源: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审美   女性文学  
描述: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盛于90年代的中国大众文化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文化模式。进入转型时期的女性文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众文化的空前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它也会因为大众文化的巨大商业渗透性而存在媚俗化危机。女性文学凭借什么为价值依托才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将是女性写作保持其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依附与背离:宋若昭诗文探幽
作者: 郭海文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若昭   唐代   女性文学  
描述: 宋若昭是唐代著名的女学士,有《女论语》、《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和《牛应贞传》等作品传世。宋若昭既是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才女,也受到佛教的影响;她既在韩愈和柳宗元提倡古文之前、与同时期的文人为文章由骈而散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另辟蹊径为另一位英年早逝的才女树碑立传;她既是与德宗唱和相属时写应制诗的御用文人,其诗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女性特点。宋若昭的诗文是一种依附与背离相结合的体验,其作品既是对男权社会主流文学的模仿,也是性别意识觉醒的自然流露;既是安史之乱后朝廷恢复儒教的表现,又可视为初盛唐时期女权张扬的余绪。
女性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叙事”:以赛珍珠、张爱玲为例
作者: 晏亮   来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日常生活叙事   女性文学   赛珍珠  
描述: 作为20世纪前期以描写中国题材为主的重要女性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和20世纪中国传奇作家张爱玲对男权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始终保持高度敏感。当宏伟叙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时,赛珍珠、张爱玲却不约而同地转向边缘化的日常生活叙事。她们的创作实践不仅仅延续了中国传统小说具有重视现实生活、重视日常生活叙事的文学传统,成功开拓了一个女性写作的新空间,而且对于充斥着私人化写作和欲望书写的当代文坛,无疑也提供了深刻的反思。
女性文学笔下的男女关系和男性形象:以《暗示》、《作女》为例
作者: 孙宝灵   来源: 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女》   男女关系   《暗示》   女性文学  
描述: 《暗示》对比了男女作为三角故事中心人物的不同遭际;《作女》列举了男女关系的各种模式,都是在性爱、情爱中考察男女关系,塑造了两极分化的男性角色。女性文学需要全面书写男女关系,构建和谐性别世界。
文学史上一份美丽的收获:评常彬《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作者: 刘炳如   来源: 商业文化(学术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流变   女性文学   常彬  
描述: 本文通过对常彬新书《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的分析,指出了常彬新书的独到见解,这是作者在女性视野下对现代文学史的一次思考和重构。作者以文学成就关照作家,是文学史上一份美丽的收获。
更行更远更生——论90年代女性文学中性别意识的强化与超越
作者: 陆生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跨性别外观点   女性内视点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描述: 90年代的女性文学 ,避开了性别政治简单分裂的危险 ,融敏锐的性别体悟与宽厚的人间情怀于一体 ,从跨性别外视点与女性内观点“联网”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世俗关怀及对于历史、文化的多重思考和全息化的把握
去蔽与重建:从性别意义上看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
作者: 乔学明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去蔽   女性文学   重建  
描述: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女性文学异军突起。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冲出了男权叙事的藩篱,她们为了维护自己性别,以富有穿透力的笔触去发掘久被男性话语遮蔽的女性生存本相,书写女性所独有的性别经验,凸现幽秘的女性世界,在性别意义上重新构建文学的叙事机制,力图清晰地还原出那个自我视野中真实的女性。
谈女性文学的"世界化"
作者: 陈凤珍   来源: 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化   全球化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如何改变女性文学窘迫的边缘化状况,是目前女性文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切入这一时代的困惑,通过对"女性文学"概念进行认真挖掘清理,针对女性文学的文化症候和误区,探讨女性文学的未来走向,强调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只有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才不至于在"中国文化世界化"的进程中,输出的是中国的"半壁江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接骨师的女儿》中鬼魂意象之解读
作者: 邓微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谭恩美   《接骨师的女儿》   女性文学  
描述: 谭恩美是当代重要的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接骨师的女儿》一经出版便备受西方文坛的关注与重视。这部小说凸显了一个关键性因素——外婆宝姨的鬼魂意象,作家正是通过这个意义复杂的能指符号,为身处社会边缘的华裔女性发音,解构了殖民话语的二元结构,并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力量,颠覆了东方主义叙述,完善了女性自我意识,获得重新建构话语空间的自由。
女性文学:女性情感的独特视角
作者: 陈鹰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独特视角   女性文学  
描述: 尽管有部分女性作家用身体写作涂抹文化泥潭,但也有更多的女性作家,通过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将女性的情爱、婚姻置于个性化极强的内心视镜中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她们大量的优秀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具有的积极现实意义。
< 1 2 3 ... 54 55 56 ... 239 240 24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