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台湾作家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传统文化意识
作者: 房存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观念   佛教   萧丽红   民俗   儒家  
描述: 世界,将民间的日常生活上升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慕,处处流露着作者对中国儒家礼乐文化和佛教智慧的认同,表达了作者寻找精神之根的"文化乡愁"。
论台湾作家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传统文化意识
作者: 房存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观念   佛教   萧丽红   民俗   儒家  
描述: 世界,将民间的日常生活上升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慕,处处流露着作者对中国儒家礼乐文化和佛教智慧的认同,表达了作者寻找精神之根的“文化乡愁”。
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考臆
作者: 普慧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湾   吐火罗人   佛教   貂蝉   婆姨  
描述: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当为吐火罗之对音,源于龟兹女性形象;再如龟兹国全民信佛,其移民自然将佛教文化带入上郡。陕北方言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九) 黄莲苦海乐逍遥——论《老残游记》中逸云的分裂人格
作者: 郑苏淮   来源: 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斗姥官   佛教   逸云   分裂人格  
描述: 逸云是《老残游记》中一个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她生活在近代社会,精神却停留在古代,体现了古代与近代相混杂的人格分裂的特征。她虽是尼姑,却被生活赋予了招待员、陪酒女郎和歌女的角色。她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清醒而又灵活的头脑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时代的矛盾、社会的苦难及其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找不到社会出路,是产生逸云人格分裂特征的根本原因。
观音的中国家园
作者: 胡维汉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历史文化   观音菩萨   普陀山   雕塑艺术  
描述: 观音菩萨在中国有个“家园”它在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按流传的说法,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侍菩萨,级别似乎比佛祖低。而中国信佛的人家却少供佛祖,几乎都供观音。这大概是观音不仅能普渡众生,还能救苦救难之故吧。中国人过去的苦难实在太多,能有一个救苦救难的偶像在,也是无奈中的一种慰藉。在人的愿望中,观音的慈悲无所不包,连无后的人求了她,也会给你送个儿子来。观音在中国定位为美丽的女性形象,是从南北朝开始的。《楞严经》说观音色身三昧示现之三十三变化,其中就有女身,可见这定位并非杜撰,这可能还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有关,美
正定大佛怀古
作者: 袁小兵   来源: 中国信用卡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周   佛教   赵匡胤   观音菩萨   正定   手臂   武则天   谶言   女性形象   佛像  
描述: 提到"河北四宝",石家庄街头几乎人人都能吟出这样一副对子:"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大佛赵州桥。"如果允许我来排序,正定大佛应该位居四宝之首。抵达正定隆兴寺时天色已近黄昏。这里古柏参天,庭院森森;香烟缭绕,暮钟沉沉。我快步穿过天王殿和摩尼殿,径直走向寺院深处古树掩映的大悲阁,因为那里有我无比向往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也就是通称的正定大佛。大佛巍然高耸,纵贯五重飞檐的三层楼阁,须仰视可见,佛身通体铜色,纹饰庄严,胸前双手合十,面容镇定安详,左右各伸二十一只手臂,握有各色法器,为日月、净瓶、宝塔、如意、宝剑、金刚等
观世音身世趣谈
作者: 薛平   来源: 旅游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世音   历史唯物主义   阿弥陀佛   佛教   婆罗门   释迦牟尼   雅利安人   女性形象   南北朝   南海观音  
描述: 观世音身世趣谈○薛平编者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是人创造了神所以一切有关神的思想感情和形象都应该从人的身上去寻找。在探究观世音的身世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是怎样按照自己的思想和需要塑造了观世音的形象“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佛殿何必深山求,...
藏传佛教祭法器——嘎巴拉碗
作者: 罗文华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藏传   佛教   印度密教   心理承受能力   印度教   祭法   道德的宗教   藏文   女性形象  
描述: 嘎巴拉碗又称颅器,为藏传佛教中一种代表性的人骨法器。世间曾有传闻,称此类器物为杀戮无辜或随意掘取死者之首所制,此说纯系好事者的无稽之谈。能以颅骨为嘎巴拉碗者,身份约非平常之人,而是高僧大德圆寂前发
吐藩九金钗
作者: 得荣·泽仁邓珠   来源: 西藏旅游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   金钗   佛教   王妃   密宗   苯教   吐蕃王朝   公元   永登   莲花生  
描述: 在藏族历史上出现了几位杰出的女性人物。她们对推进藏族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们的事迹,对以后藏族妇女身处的社会、政治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教妇女境遇和佛教妇女运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   佛教   妇女运动   社会结构   宗教文化   境遇   世界   佛陀  
描述: 白玉国在2005年第4期《世界宗教文化》上发表文章《佛教妇女境遇和佛教妇女运动》。文中强调,佛陀对妇女的态度从来都是肯定的、客观公允的,对于妇女的优点、缺点都有所指出,女性加入教团也得到了允许。世界
< 1 2 3
Rss订阅